兵马向北插入上谷与代郡二地。
毕竟,晋军也不可能任由满清的兵马在这两地肆虐。
这个时候晋军的众多将领,可是已经将这两块地方看成了他们自己的地盘。
二十万兵马对付幽州在广阴的四万兵马已经绰绰有余了,余下的兵马,完全可以让他们去逼退满清的兵马。
而原本在安次东御薛仁贵的韩信,却并没有安分守己的准备打守城战。
在如今这种情况之下,打守城战,只不过是延缓灭亡的时间,而无法带来最后的胜算。
他再一次抛开了大部队,带领两千骑兵,绕开薛仁贵的主力部队,准备直取薛仁贵的粮草。
但是,韩信的真正目标,实际上,却并非是烧薛仁贵的粮草。
晋军可是有好几处粮草,他就算是烧了其中的一处,虽可以给晋军造成一定的麻烦,但却不足以给他们带来根本的危机。
晋军大规模行军,很少将所有的粮草都集中在一个粮仓之上,而是尽可能的分散开几个粮仓。故而,就算是烧掉其中一个粮仓,可是,仍然不足以让晋军产生根本性的粮食危机。
有剩下几个粮仓在,怎么都能够支撑到下一批粮草调过来。
故而,如果要像演义之中,官渡之战之中那一样,一把火扭转局势,在这里并不现实。
他明面上烧薛仁贵的粮草,实际上,是为了引薛仁贵大军回返,而后,利用磐河之水,一举覆灭薛仁贵的大军。
在如此巨大的兵力差距之下,除了利用水火之计之外,其他的那些办法,根本就没什么胜算可言。
韩信此计,也算是孤注一掷了。
就算是他自己都自认为胜算有限,可是,他却别无他法。
在实力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之下,正儿八经的用兵没有任何的胜算,也就只能使用险计。
双方之间的差距越大,想要获胜的话,用出的计谋越险。
可越是险计,这其中背后的风险越大,胜算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说白了,险计,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一种赌。
赌赢了,那就赚的漂满钵满。赌输了,只不过是走向原本就要输的结局罢了。
再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之下,就算他的胜算再小,但却也只能够全力以赴一试。
而薛仁贵,在得知粮草遇袭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救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