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更严重的区域。
在雨中的赛道,不能完全照搬干地赛道的行车线是常识。
常规行车线路面上附着堆积的胎胶,在干地情况下是可以起到优化赛道条件提高抓地力的作用,可一旦上面有了水,那么赛道表面的附着力就会极其糟糕。
赛场上这些小车手的年纪虽小,但能够得到各自俱乐部和赛会的认可跑上国家级别比赛的人,没道理连这样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都不具备。
但知道和做到,并不是两个完全密不可分的概念。
哪怕在刚才暖胎圈的过程中,束龙已经悄摸试探过了赛道上几个非常规点位的抓地力情况,但这么做的举动对于现在的束龙来说依旧是一场没有保底的豪赌。
过目不忘毕竟是个没有完全解锁的词条,两天对于赛道的熟悉确实可以让束龙的熟练度到达蒙眼跑一圈的程度,但那仅限于干地条件的常规赛车线。
终究不是本地的地头蛇,束龙现在的记忆力还没有变态到扫一眼就能将所有赛道的细节全都印在脑海里的地步,常规赛车线之外部分的数据还是缺失了很多。
哪里凹?哪里凸?
这些小细节在平时可能无关紧要,但在雨地中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积水的深度,而一次没有防备的颠簸也很有可能会瞬间破坏车辆的抓地平衡。
至于其他人,都知道外线的速度可能更快,但是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呢?
除了上述那些束龙一样会面对的困境之外,这其实涉及到车手在赛道上心理博弈的过程。
非常规的赛车线,意味着前面两天的练习和熟悉赛道所掌握的驾驶方式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而在糟糕的能见度之下,丢人一点的家伙在赛道上直接迷路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这还不仅仅像是在雨中单人刷圈的情况。
前后排车手的影响;赛车破开积水的水雾;包括车手自己紧张的呼吸和心跳孜孜不倦的干扰,场上的局面只会比想象中更加混乱。
常规的赛车线固然很滑,但你滑人家也滑,所有人都被强行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就算不快却也至少稳定。
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是会冒着未知的风险去尝试毁掉自己的比赛?还是老老实实地尝试让一切都尽可能地把握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
答案很清晰了,漂亮的话谁都会说,但不是谁都有孤注一掷去特立独行的勇气。
勇气是束龙施加在发动机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