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过上好日子。”
赵桓笑道:“只要你踏实做事,一定能办到的。让他们都从山中出来,能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够穿上好的衣裳,能够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孟善正色道:“赵兄,我的人也一起去阳苴咩城。可否,跟着你一起去呢?”
“可以!”
赵桓直接回答。
孟善心中欢喜,却道:“我的人不会靠近,会远远的跟着。”
赵桓倒是赞许的看了眼。
孟善颇为聪明,虽然黑是黑了点,却不是迂腐之辈。
之所以大理境内的人更黑,是因为这边阳光照射后,倒是皮肤更黑一些。赵桓、赵谌等人从北方来,长途跋涉都黑了些,更别说这样的当地人。
孟善征得了赵桓的同意,就把孟川喊上来,跟着一起赶路。
一行人南下,孟善大多数都在询问大宋的情况。
赵桓没有多说什么,主要是让儿子赵谌去回答,让赵谌和孟善交谈。
孟善对赵桓颇为敬畏,认定赵桓是不得了的人物。可是当他和赵谌交谈,见赵谌谈吐不凡,身上更有书卷气,更有一股贵气,心中更加的赞叹了。
这绝对是大富大贵之家。
这一回走运了。
孟善询问着大宋的情况,乃至于还询问着大宋的美食,大宋的风土人情。越是交谈,孟善反而愈发的低调了。
对方的身份太不简单了。
临近傍晚,夜幕降临。
天色晚了下来,一行人因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在野外扎营休息。
赵桓麾下的士兵迅速扎营,布置了晚上的防守,准备了晚上的篝火,更准备着晚上的吃食。
白天赶路,大多数时候吃干粮。
晚上的时候会补充热食,因为随行的士兵中,有专门一个士兵负责埋锅造饭。
这一幕落在了孟善眼中,更是感慨天朝贵人的出行不一样。随行的一看就是老兵,而且还会煮饭等。
天朝,真是不一样!
晚上的是腊肉粥,当饭香肉香弥漫后,赵桓、赵谌等人已经开始吃了起来。
孟善吃着手中的干粮,顿时觉得不香了,眼巴巴看着锅里面的肉粥。
赵桓笑道:“孟善,吃一碗不?”
“吃,吃!”
孟善毫不犹豫回答。
赵桓点了点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一方 作品《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第319章 大理三十七部,虚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