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实验。
实际上,这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的工作了。
早在2017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通过墨子号卫星对青海德令哈站、丽江站两个地面站分发纠缠粒子,并通过贝尔实验验证了在超远距离上进行纠缠粒子对的超距作用。
这个实验给两人带来了不小的“成绩”,也让他们拿到了各自需要的“职称”,在这个地面站安安稳稳地待了下来。
转眼8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他们早就已经升到了更高的岗位上。
但今天,这两老搭档又坐在了一起。
并没有什么大事,德令哈站要做的也仍然只是一次基本的贝尔实验。
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地面站、即金陵站启用了,出于某种默契的浪漫主义惯例,两人准备亲手完成这一次实验。
“墨子号准备完成了。”
“光子源自检通过,发射系统自检通过。”
“a镜、b镜状态良好。”
“跟瞄误差小于3微弧度,跟瞄稳定。”
“金陵站准备就绪了。”
“预计1分30秒后进入发射窗口,准备执行观测。”
“老张,你那边怎么样?”
“我这边ok的。”
张霖随口回答道:
“偏振系统运作正常,测量基切换时间小于60ns,状态很不错。”
“snspd没问题,暗计数率小于100hz,完美。”
“倒计时1分钟吧,准备开始试验。”
听到他的话,尹娟放松地靠倒在了座椅上。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次实验对他们而言都没有太大压力。
它甚至只是一次日常的操作,就跟拿个扫把打扫自己的办公室一样简单。
所以,两人实际上都没太把这次实验当回事,只不过是作为一种例行的“仪式感”保留下来而已。
静静等待1分钟后,墨子号过境,进入发射窗口期。
尹娟敲下发射指令,墨子号上的bbo晶体辐射源瞬间开始产生纠缠光子对,通过双望远镜组成的光学发射、跟瞄系统,每秒钟向德哈令、金陵地面站发射超过5.910对纠缠光子。
这些纠缠光子对的亮度比实验室级别高出十几个数量级,也是空地实验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
张霖那边,随着纠缠光子到达,单光子探测器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