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怎么行呢,黄河这么大的水,得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即便提前进行疏散工作的话,他们的土地也势必会因为泛滥局势而产生较大影响。”
“到时候粮食欠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是啊。
孙铭都明白的道理,常凯申依旧坚定的去做了。
而且见属下迟疑,甚至还拍了一封电报过去,要求克服妇人之仁。
至于疏散工作,有是有。
但形同虚设!
楚云飞翻阅战史的时候。
他清晰的记得德国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将军在37年提出相应的黄河掘堤计划。
另外,何况根据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晏勋甫的回忆。
在35年的时候,制定对日作战方案之时,便已经讨论了的黄河决堤计划。
还有一个方案就是火焚郑县(郑州)。
这两个方案..虽然看起来极端了一些,但都是焦土抗战的常规思路。
但其有拟定、且相对完善的疏散计划。
然而,直到兰封会战失败之后,常凯申才在陈国夫的建议下仓促实施倔堤。
根据参加决堤的第三十九军参谋处处长黄铎五回忆。
当地虽有居民安置疏散计划,实际上徒托空言,只不过是乡、保长催促迁徙罢了。
仓促迁徙,谈何容易?
迁徙者寥寥无几,一转瞬间,无情的洪水滚滚而来,哪里逃避得及?
一时间嚎哭呼救之声不绝于耳。
过了两天,黄铎五陪同长官部派来的人视察黄泛情况。
只能够看到一望无际的波涛,大大小小的尸体,孩子的摇篮随着河水漂浮着,还可以断断续续的听到啼哭声。
全家葬身洪水者,不计其数,全村、全族,乃至全乡男女老幼无一幸免。
日军中断了攻击郑县的计划(大本营没有相应的西进计划,但徐州会战打响本身就是大本营计划外的一部分,华北派遣军一直都在独走,包括土肥圆的十四师团进攻兰封也是独走)。
但这代价,着实惨重!
甚至任何人在翻阅这段历史,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
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人间惨剧。
文夕大火,尚且情有可原,情况复杂且特殊。
花园口决堤,是整个民国前期军事失败带来的恶果。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未的书 作品《亮剑: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第169章 再授青白勋章;常凯申:我希望他楚云飞做那关云长!(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