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纸上谈兵最关键的,是展现大局观。
只要把握住大局,细节完全可以慢慢推敲,集众人之力完善。
话筒忽的沉默了下来。
过了足足四五分钟,程野这才沉吟着开口道,“江川.”
“程检查官您说,我手里拿着笔,您说我记就行。”
“好。”
程野开口道,“建设外城的草案可以执行,但有两个问题得先确定:第一,是修建类似缓冲区的外城架构,还是类似薪火的分流架构?第二,建设过程中的物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进度分配?”
连续两个问题,又超出了江川的知识范围。
他本能的转头看向丁以山,却见丁以山也在低头思索着。
过了十多秒,才示意他按下静音键,“问他两种架构的利弊,问他分配制度的利弊。”
“明白。”
江川很快转述了问题,这次程野的回答来得又快又清晰。
“类似缓冲区的外城架构,会出现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这就涉及严重的分配矛盾。如果第一批迁徙者被分到安全便利的核心区,后续赶来的人只能去偏远的边缘区,公平性根本无从谈起。很容易立刻引爆区域间的对立,到时候想压都压不住。”
“而类似薪火的分流架构则能避免这一点,每个区域都是相对独立的核心区,没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建设中遇到的地形差异、安全距离问题,也能通过物资调配来平衡。比如减少靠近防线区域的物资配额,给远离防线的区域增加额外奖励,这样既能引导人手流向外围,又能推动整个外城均衡建成,避免出现一边饱和、一边荒芜的局面。”
“至于分配制度.”
程野的语速放缓了些,“按劳分配的好处是直观,干多干少一目了然,能最大程度刺激个人积极性。但缺点也很明显:外城建设不是单打独斗,砌一面墙需要和泥的、运砖的、搭脚手架的互相配合,要是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的劳,很容易变成各干各的散沙,整体效率反而会下降。”
“按进度分配则相反,更适合团队协作,如给某个建设小组划定区域,规定三天内完成一段防御墙,完成了就按人头分物资,超额完成还有奖励。这样能逼着大家抱团,但也可能出问题,要是组里有偷懒耍滑的,又没有足够的监察惩罚制度,很容易形成一人偷懒、全组受累的局面,拖慢整体进度。”
“而这一点恰恰很难衡量,如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