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还在谈投资商铺,中午立马签商队投资合同。
废土里的合作,远比程野想象中直接,没有冗长的谈判,没有复杂的条款,两人直奔公证处。
在这间只有三张桌子、六把椅子的简易平房里,拿起工作人员递来的投资模板,提笔就签了字。
因为不涉及到什么上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监管。
投资协议简单得近乎粗糙,核心作用只是作为从银行提取贡献点的凭证。
不过协议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楚,李马太一次性投入两万贡献点,享受商队未来40%的收益。
20%收益作为商队运营资金,用于车辆维修、队员工资、应急物资等。
剩下40%则归程野所有。
在外人看来,程野似乎只凭一个“点子”就换来了与两万贡献点对等的收益,稳赚不亏。
但两人都清楚,这笔账不能这么算。
商队是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项目,队员需要程野一个个挑选、培训,路线需要他不断规划、调整。
李马太投资的这一笔,也不代表他能未来全程无忧的躺赚收益。
一旦遇到麻烦,两人必须要同时去面对。
包括初期的带队踩点,也少不了李马太这个三期检查官的帮助。
“得给商队起个名字吧?”签完协议,李马太拿着申请表,看向程野。
程野几乎没怎么想,脱口而出:“就叫‘诚信商队’吧。”
“这么简单?”李马太愣了一下,反复念了两遍,“这名字也太普通了,听起来跟那些只租一辆车、跑短途的小商队没区别,一点都不威风。”
“咱们要的不是威风,是接地气。”程野笑着解释,“商队刚起步,要跟卫星城的居民、其他商队打交道,名字太花哨反而显得疏远。诚信两个字,一听就靠谱,能让人放心跟咱们合作。”
说着,他把填好的申请表递进去。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名字竟然早就被人给注册了。
“你看,我就说吧!”李马太立刻接话,带着点得意,“诚信、团结、先锋这些名字,每个庇护城都能找出十几支,早就烂大街了。以后咱们商队有名气了,别人一提诚信商队,都不知道说的是哪支,多掉价。”
“不如叫野马商队!取你名字里的野,我名字里的马,又响亮又气派,一听就不好惹!”
“也行啊。”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