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攻击后的蚊蚋残留下来的基本只有机尾和尾翼,虽然对外界来说还难以判断型号,但可以很容易知道这是一种尺寸并不大的小型飞机。
难得的是当时圭那亚正好有个摄影师想要拍摄夜间的动物,有幸捕捉到了蚊蚋机群的画面:
那时候机群已经接近城市,只剩下最后几十公里,所以从原来的密集阵型铺开,在楼房和树林的交界处掠过,机腹几乎是擦着建筑物顶。
如果是一架飞机也就罢了,可连续几十架飞机几乎都整齐划一的达到了如此水平。
这无疑说明了个可怕的真相:
那些属于第二舰队的飞行员个个都是王牌中的王牌,从雨林中夜间起飞一路超低空突防穿越了整个圭那亚陆地都没被发现。
冀省某机场。
三架歼7从跑道外接近,很不合常理的在几公里以外就降低至仅仅比机场围栏高一些的高度,竭力保持着阵型从跑道上空七八米高度通场。
在跑道边的人看来飞机已经低到了随时会擦地的水平,三架飞机之间似乎都要撞到一起。
低空通场过后因为气流的扰动和前方的导航灯,迫使三名飞行员不得不机动躲避,不约而同散的更开了些,打破了原来的密集阵型。
喷气引擎和机体产生的气流吹在一群人身上,站在前面的老张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这就是我们的精英飞行员?机场内外都没有比人高的杂物,还是亚音速,阵型也就保持了一小会儿,遇到点小凸起就扛不住了。”
一旁的飞行大队队长有些不忿:
“歼七低空低速性能本来就差,而且要求太苛刻了,单纯超低空突防几十公里都没问题,但这个时候还要求编队实在是太刁难人了。”
“再差能有第二舰队的小飞机差?”
有人出声质问:
“他们的飞行员至少擦着树顶飞了700公里,还是夜空中密集编队,超音速飞行,你们这也差的太远了吧!”
“”
飞行大队长这下也说不出来什么了,但他也不由皱眉:
今天选来的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飞,平时没少玩钻山谷,可几百公里夜间超低空这哪是拼技术,是拼八字啊!
老张又问:
“你的大队如果精心训练一年,能不能做到这次第二舰队的水平?”
“这”
大队长很想说可以,但最终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酒花 作品《说好的民企,空天母舰什么鬼》第413章 重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