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精度超过了5个n,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精度测量极限。”
这里几个n是指99.9999%中一共有多少个9,如果是99.99%,就是4n。
对于锗晶体管来说,苏俄主要通过电阻率测量来测量晶体的电阻率,间接推算杂质浓度。
但受限于探针质量和环境控制水平加上晶体管体积过小,他们的测量误差会超过10%。
所以一般会用光谱分析,主要是用东德蔡司的设备。
但这类设备的灵敏度上限就是5n。
“我只能判断华国的晶体管原材料纯度达到了5n以上,但具体是5.5n还是和阿美莉卡最先进水平一样的6n,我无法确定。”
亚历山大百思不得其解:“阿美莉卡人有技术积累,能做到6n,毕竟他们要比我们起步时间早,这我完全能理解。
但华国人拿的还是我们给他们的技术,他们是怎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在精度上实现对我们的赶超的?
之前我一直有信心,和阿美莉卡比起来,他们的设备和资金比我们多,但我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不差。我们只需要时间和资源。
可该死的华国佬是怎么做到的?”
娜塔莉娅冷静分析道:“我用显微镜观看了他们的晶体结构,和我们的工艺呈现出相似的结构。
他们应该还是用我们援建给他们的那些炉子烧出来的。
那么他们的提纯工艺肯定进行了优化,估计他们也知道了环境对晶体纯度的影响。
我们的炉子温度波动太大,空气中的微尘也控制得不好。他们大概率是改进了真空系统和过滤装置,但除此之外他们还用到了哪些工艺改进,我就不确定了。”
毛子也算是提前享受到六十年后阿美莉卡人的无奈。
明明半导体工艺是自己开发的,自己的亲儿子英特尔在半导体工艺上就是慢慢落后了,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图纸,在阿美莉卡的工程师就是干不过在岛上的工程师。
zelenograd实验室另一位工程师维克托猜测道:
“亚历山大主任,我认为他们对掺杂剂的比例和扩散工艺进行了改进,我们是否有可能从对方手里把工艺给买过来?”
亚历山大瞪了维克托一眼:
“这是在承认zelenograd微电子中心不行!
我们不能让电子工业部失望,华国只是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