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就要探索各种各样的模式,现在阿美莉卡也得为人类开展一点小小的探索。
“教授的话很有启发,确实,如果我小时候,是以发射一枚火箭为目的来上物理课的话,我想我现在也许不是坐在cbs的演播厅里,而是坐在nasa的火箭发射中心和教授谈笑风生。”克朗凯特奉承道。
从他内心,也确实觉得林燃说的有道理。
因为应试教育的问题是显性的,是很容易理解的,是已经发生过的。
而林燃提出的包裹着挖掘天赋、兴趣导向、团队协作外衣的多元化教育模式,是没有经过验证的,听上去只能感受到这玩意的美好之处,而看不到问题所在。
坐在旁边的加加林,也在思考。
苏俄的教育模式就更变态了。
什么奥林匹克竞赛,各类竞赛,从小学就开始考试分流,华国的高考几乎照搬苏俄这套模式。
所以加加林亲眼目睹过填鸭式教育对人兴趣的摧残,对家长的折磨,所以他更能和林燃所说的内容产生共鸣,觉得教授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教授,就是因为由兴趣当老师。
至于台下华盛顿的名流们想法大差不差。
大家对林燃所说的教育模式那一块很感兴趣,但对所谓平等就不那么感冒了。
哪怕华盛顿民众已经是进步派占绝对多数,但在教育方面,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少数族裔也和他们的下一代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和上升通道。
至少教授已经够可怕了,要是其他华裔也获得同等的教育资源,那白人的后代还不被淘汰啊。
这和认知无关,这是赤裸的人性。
包括林燃在阿美莉卡能够肆无忌惮,这同样是人性,他对这里没有归属感,哪怕他坐到了高位。
因为他深知,这里就是白人为主导的国家,自己是华裔,自己作为个体能够获得顶级的权力,但华裔作为一个群体,自己哪怕真成上帝的人间行走了,也无法让华裔获得和白人同样的地位。
林燃笑着点头道:“我希望我们的教育体系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
20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
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达到前,我们和苏俄的竞争就依赖人才。
而人才的涌现程度,正是体系优势的体现之一。”
林燃说完后看向加加林:“我们是和平的竞争,是良性的竞争。
如果没有苏俄,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