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联系。
柯林斯则维护指挥舱的运行。
他们偶尔通过无线电与通话,分享旅途见闻。
奥尔德林在一次通话中笑着说:“教授,地球从这里看真的太美了,你还年轻,你好好锻炼一下,你也能上月球。”
林燃听到之后只是笑了笑没说话,他心想,我要是想上去,我随时都能上去,只是你小子,我能让你不上去。
地面上,林燃和团队一刻不停地分析数据,确保飞船轨迹分毫不差。
他们几乎不眠不休,控制室内的咖啡杯堆积如山。
工程师们轮班监控飞船的每一个系统,从推进器到生命支持装置,无一遗漏。
1966年12月18日,阿波罗11号在经过三天的星际航程后,终于抵达月球轨道。
飞船缓缓滑入月球的重力怀抱,宇航员们透过舷窗,凝视着下方那片灰白交织、布满陨石坑的荒凉地貌。
月球的壮丽与死寂在他们眼前交织,带来一种超脱尘世的震撼。
此时的卡纳维拉尔角任务控制中心内,气氛紧张到几乎凝固。
林燃站在中央控制台前紧盯着显示飞船轨迹的屏幕。
工程师们围坐在各自的岗位上,耳机中传来宇航员的实时通话,手中忙碌地记录数据。
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提醒着每一个人时间的宝贵。
林燃转头对冯布莱恩说:“汉斯,确认飞船的轨道参数,确保我们进入正确的环月轨道。”
冯布劳恩点头,迅速在键盘上输入指令,屏幕上跳动的数据逐渐稳定。
“教授,轨道偏心率在可接受范围内,我们已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林燃松了一口气,但紧绷的神经并未放松。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登月舱的分离与着陆即将到来。
虽说历史上成功了,可这毕竟是提前了足足三年的登月。
他对团队喊道:“所有人,准备登月舱分离程序,检查所有系统,确保万无一失。”
工程师们齐声回应,控制室内的气氛更加紧张。
与此同时,林登约翰逊总统坐在控制室一角,双手紧握,目光锁定在主屏幕上。
他内心既期待又忐忑。
林登约翰逊低声对汉弗莱说:“这是我们国家的荣耀时刻,我们不能失败。”
汉弗莱点头,低声回答:“总统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