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行大字,在文件后面签上名字,拿出一枚印章哈了两下,盖上了红戳戳。
刘国璋将文件和批条递给李爱国:“因为这个项目是咱们跟机务段合建的,你等会跟着老董,以研究所的名义,从物资科调度一批材料,要是不足的话,可以到下面的工厂里直接调度。”
“是!”
老董明显不是第一次负责这种事儿了。
一口气答应下来之后,就带着李爱国往物资科走去。
这年月是计划经济,重要物资全部由上面统一负责调配。
只是凡事都有例外。
比如李爱国手中的这张批条。
一张小纸条,就足以调动海量的物资。
来到这个年代后,他还是第一次经手批条,路上难免停下脚步拿出来细看一番。
四方纸上,有铅印的标题物资分配调拨通知书。
上面写有物资的数量,最重要的当然是签名的人和那枚红戳戳。
老董身为第一研究小组的负责人,经常干调配物资的活计,再加上刘国璋已经打了招呼,物资科的同志很配合。
制造车厢所需要的材料很快就筹集了七七八八,唯独短缺一部分冷轧板。
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同志在接过李爱国的烟后,扶了扶眼镜框,提醒道:“咱们京城能生产6mm冷轧板的轧钢厂有三家,其中以红星轧钢厂生产出来的冷轧板质量最好。”
红星轧钢厂.那不是易中海许大茂他们所在的厂子吗?
呵.有点意思哈。
李爱国带着批条回到主任办公室。
刘国璋听说需要冷轧板后,二话没说就重新写了一张批条,并拨打了轧钢厂的电话。
放下电话后,他抬起头看向李爱国:“轧钢厂那边联系好了,你等会让你们机务段的同志,将冷轧板直接运回去。”
李爱国点点头。
得。
看来得见识一下这座久负盛名的工厂了。
正午。
炽热太阳炙烤大地。
连路边的狗都躲在了树荫下,李副厂长却带着后勤处长两人早早的等在大日头地里。
下了班的工人们看来两人,都感觉到有点奇怪。
李副厂长虽然才刚升任副厂长不久,但是依仗各种手段,已经成了负责轧钢厂日常生产的主管副厂长。
平日里只用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