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总是带刺儿。
相比之下,崛川少佐就显得老练许多。
他并没有按照北风的要求离开军帐,而是保全了双方的体面,忽然提议道:“赵长官,我们可以去视察一下阵地吗?”
奉军指挥部明令要求,前线官兵需要接受东洋顾问的检阅,并根据对方提出的建议,对前线阵地进行相应的调整。
赵正北没法回绝,只好点点头说:“请吧!”
崛川等人刚走出军帐,常念慈就凑过来劝说:“长官,现在今非昔比,总司令都对东洋人言听计从,胳膊拧不过大腿,你就别跟他们较劲了。”
赵正北看了看他,却说:“拧不过是一回事儿,拧不拧是另一回事儿。”
“那您这是图什么呀?”
“图一口气!”
赵正北掀开门帘儿,迈步离开军帐。
其实,在奉军内部,像北风这样对鬼子心怀戒备的军官,也不在少数,只可惜上梁不正下梁歪,奉系本就是倚仗小东洋的扶持,一步步壮大起来的,自然免不了受制于人,连带着各级军官也都敢怒不敢言,憋了一肚子的窝囊气。
离开后方大帐,几人顺着土陂朝前线阵地走去。
崛川等人走得不紧不慢,神色轻松,甚至有说有笑,明明是奉系内乱,反倒像是他们打了一场胜仗。
赵正北眉头紧锁,低声问:“喂,这几个鬼子说什么呢?”
常念慈仔细听了一会儿,说:“报告长官,他们在念叨郭鬼子,说他叛乱的事儿。”
“怎么,他们还有其他情报没说?”
“那倒不是,可能是在开玩笑吧,我听他们好像在那感谢郭鬼子呢!”
“感谢?”赵正北沉思片刻,点点头说,“是应该感谢,奉军打奉军,他们当然高兴了。整整七万精锐,没用来问鼎中原,没用来抵御外辱,全都用在窝里横上了。我要是洋人,我能笑掉大牙!”
“长官,还不止这些呐!”常念慈也说,“我是军务机要室的,我知道具体情况,郭逆倒戈之前,关东军满打满算,也就七千多人,自打他造反以后,东洋人从高丽和本土调兵,整整扩编了一万多人,也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走了。”
“哼!打着少帅的旗号反老帅,说什么抗日救国,结果连南铁附属地都不敢跨一步,他抗的什么日、救的什么国,造反就造反,堂堂正正说出来,大小还算是个爷们儿,整这些乱七八糟的借口,最后还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