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儿干都司,特林造船厂。
黑龙江畔的这片土地,曾是女真部落的渔猎之地,如今却成了大明最北的造船重镇。
随着朝廷将水师都督府的资源不断向北倾斜,奴儿干都司迅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府衙,而特林造船厂更是被视作“北洋根基”,日夜不停地赶工。
俞通渊站在造船厂的高台上,望着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台,脸上满是振奋。
他是巢湖水师出身,哥哥俞通海曾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将领,可惜早逝,二哥俞通源承袭了兄长的爵位,却始终想在水师闯出一番名堂,如今贵为水师都督府副都督。
如今朝廷要建北洋水师,他自请远赴特林,正是想抓住这个机会,了却大哥俞通海未竟的心愿。
“都督,新造的三艘‘定北’级福船已下水试航,龙骨强度比图纸上还高出三成!”一名监工快步跑来,递上验船文书。
俞通渊接过文书,看着上面的数字,满意地点点头:“好!让工匠们再加把劲,下个月务必让这三艘船编入北洋水师第一营。告诉弟兄们,等这批船造完,每人赏三个月月钱!”
他深知,北洋水师的意义不亚于当年的巢湖水师——东海水师守着近海,而北洋水师要镇住的是黑龙江、克鲁伦河一带的蒙古与女真部落,更是将来直抵北海的先锋。
这片土地苦寒,工匠和士兵们多有怨言,唯有实打实的封赏和看得见的前程,才能留住人心。
这些日子,造船厂确实干得热火朝天。
船台上,工匠们光着膀子钉铆钉,火星溅得老高;江岸边,士兵们正搬运着从江南运来的桐油、木料,号子声震得江冰都似要开裂;账房里,师爷们核对着粮草账目,算盘打得噼啪作响——整个特林,都透着一股向上的劲头。
这日午后,俞通渊正在查看新船的图纸,突然听到码头上传来一阵骚动。他皱了皱眉,刚要派人去问,就见一名哨探飞奔而来,神色慌张:“都督!江面上江面上来了十艘大福船,正朝码头驶来!”
俞通渊一愣:“大福船?水师都督府没派船队来啊,最近的补给船也得下个月才到。”
他快步走向码头,远远望去,只见十艘通体漆黑的大福船破开江雾,船头悬挂着大明水师的旗帜,吃水极深,显然满载着物资。
“奇怪,这是谁的船队?”俞通渊心里犯嘀咕——北洋水师的船他都认识,东海水师的船也不会无缘无故跑到特林来,难不成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闻上古 作品《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第378章 特林造船厂!俞通渊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