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步棋又狠又绝,既堵住了文臣的嘴,又解决了藩王尾大不掉的隐患,一箭双雕!
更让他们心头冰凉的是,偏偏他们最为忌惮的朱高炽,那个搅动风云的胖殿下,此刻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好端端地站在朝堂之上,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没被赶走,没受丝毫影响,反倒是他们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这情况有些不对啊!
詹徽偷偷用眼角余光瞥向刘三吾,只见这位平日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儒,此刻脸色苍白,眼神里满是惊惶和难以置信。
周围的文臣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先前的兴奋和期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恐慌。
他们隐隐感觉到,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里,而那个始作俑者,正坐在龙椅上,用一种近乎嘲弄的目光看着他们。
“宗室镇守海外”成了祖制,藩王们被打发去了海外,朱高炽却稳稳地留在京师这哪里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分明是皇帝借他们的手,扫清了朝堂上的障碍,还顺便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詹徽只觉得喉咙发紧,一股寒意顺着脊梁骨爬上来,让他浑身发冷——这事,恐怕没那么容易结束。
还没等他们消化这两道旨意,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像一块巨石砸进了平静的湖面:“另,着礼部即刻修订大明集礼,将‘宗室镇守海外,以为藩屏’列为祖制,传之后世,永为遵守!凡我大明宗室,年满二十者,皆可请缨前往海外开疆拓土,有功者,爵禄加倍,载入国史!”
这句话如同一道铁闸,彻底断绝了文臣们的退路。
他们原本以为,即便这次没能把朱高炽赶去倭国,日后还能借着“就藩”的由头反复发难,总能找到机会逼他离京。
可皇帝一句话,直接将改封海外定为祖制,等于给这件事套上了法理的枷锁——从今往后,“宗室去海外”不再是临时举措,而是写入典章的规矩,是后世必须遵循的范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后他们再想拿“就藩”说事,非但动不了朱高炽,反而会给皇帝提供更多理由,把其他宗室子弟派往海外。
毕竟祖制已定,“开疆拓土”有功可赏,皇帝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让更多藩王、世子去海外“建功立业”,而不是盯着朱高炽一个人。
他们费尽心机掀起的“礼制之争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闻上古 作品《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第439章 开始反击!好狠的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