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去过,还留下了痕迹。”朱高炽语气笃定,“我在京城时,见过一份西域商队带回来的文书,说在极东的岛屿上,发现过带拔牙痕迹的头骨。咱们中原的大汶口先民,就有拔牙的风俗,这总不能是巧合吧?”
他指着海图上的关岛、夏威夷:“那些岛屿离大陆几千里,古人没有福船,没有指南针,靠独木舟都能漂过去。他们能做到,咱们有更结实的船,有更懂水性的水手,凭什么做不到?”
这话还真不是朱高炽信口雌黄,后世考古学者在关岛、夏威夷等地发现了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居民一致性极高的古人遗骨,并且头骨上保留有大汶口人拔牙风俗的痕迹,可见早在数千年之前就有部分先民跨洋扩散到这些地区。
俞通渊的眼睛渐渐亮了。
他在水师待了一辈子,最服的就是敢闯敢拼的人。
朱高炽的话像一团火,把他心里的疑虑烧得干干净净。
“殿下说得是!”俞通渊猛地拍了下桌子,“老辈人常说,海再大,也有边;浪再凶,也怕勇。古人能漂过去,咱们就能开着船闯过去!”
“但也不能蛮干。”朱高炽话锋一转,指着海图开始部署,“第一步,先把勘察加的堡垒建好,作为前哨站。派最有经验的老水手在那里蹲点,记录风向、洋流、雾季时间,每月画一份详细的海况图。”
“第二步,改良船。”他看向俞通渊,“让江南的工匠过来,把船底再加两层龙骨,船舱分出水密舱,专门存淡水和干粮。指南针失灵就想别的招,让钦天监的人来教水手看星象,编一本北天极星图,再做些测日影的仪器,总有办法辨方向。”
“第三步,分段探路。”朱高炽在勘察加与阿拉斯加之间画了几个点,“从勘察加出发,先到最近的小岛,在岛上建补给站,再从那里往前探。一步一步走,哪怕每年只往前挪一千里,十年也能到美洲了。”
俞通渊听得热血沸腾,起身抱拳:“末将这就去安排!明天就调三十个老水手去勘察加,让他们把每天的风向都记下来;再让人去江南催工匠,就说殿下要造‘跨洋巨舰’!”
“别急。”朱高炽叫住他,“还有件事,去搜罗懂医术的人,尤其是会治冻伤、坏血病的。远洋航行,兵士的身子骨比船还重要。”
“末将记下了!”俞通渊大步流星地出去了,议事房里只剩下朱高炽和朱雄英。
朱雄英看着海图上那片广阔的太平洋,小声问:“高炽,真的能到吗?那么远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闻上古 作品《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第503章 难题!横跨太平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