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战斗力就得往下掉,北境的蒙古、南疆的土司都盯着呢,稍不留意就得出乱子;河道淤了没人修,堤坝坏了没钱补,来年再遭个洪水旱灾,受灾的地方只会更多,灾情只会更重。
到那时,还是只能拿国库的家底去赈灾,还是只能靠免税安抚灾民,可国库早就被掏空了,只能往百姓身上加征,没受灾的地方税负重了,怨声载道,弄不好又要出乱子。
这就像个无底洞,越填越深,看着是在救急,实则是把今天的麻烦推给明天,把小麻烦拖成大麻烦,最后眼睁睁看着整个王朝的财政跟着垮掉。
他夜里睡不着,常对着马皇后的牌位叹气:“咱这辈子,就想让百姓吃饱饭,咋就这么难?”
可现在,朱高炽递过来一把钥匙。
那亩产二三十石的粮种,就是破局的钥匙啊!
有了这粮种,百姓吃饱了,肚子里有了底,就敢生孩子、多养娃,不用再担心添一口人就多一张嘴抢饭吃,三五年间,家家户户添丁进口,人口自然噌噌往上涨;人口涨了,青壮劳力就多了,卫所征兵不用再发愁招不到人,军伍里能挑出更多身强力壮的好兵;私塾里读书的孩子也多了,十年二十年下来,科举场上能出更多有学问的人才,军校里也能培养出更多懂兵法的将才;那些在家乡没地种的百姓,也愿意跟着官府去新地方拓荒,不用再怕去了蛮荒之地饿肚子。
兵源足了,就能组建更精锐的军队,北击蒙古、南收蛮夷、东渡大洋,把那些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都纳入大明版图;人才多了,朝堂上有能臣打理政务,郡县里有清官安抚百姓,边关有良将镇守疆土,天下自然治理得井井有条;拓荒的人多了,新占的土地就能开垦成良田,种上高产粮种,不仅能养活拓荒的百姓,还能把多余的粮食运回来充实国库,反过来又能支持更多人去拓荒、更多军队去开疆。
这样一环扣一环,人口越涨越旺,军队越来越强,疆域越来越广,粮食越来越多,国库越来越实,王朝自然越来越稳——这才是能让大明一代代传下去的良性循环!
到时候,不用再为赈灾掏空国库,不用再为缺粮愁白头发,他就能腾出手来修水利、办学校、强军队,让大明像棵大树似的,根扎得深,枝长得壮。
老朱望着宫墙尽头的天际线,那里,仿佛有无数百姓在田埂上欢笑,有无数兵士在疆场上呐喊,有无数新开辟的土地插满了大明的旗帜。他深吸一口气,空气里似乎都飘着粮食的清香。
“来人!”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闻上古 作品《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第505章 盛世梦想!布衣天子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