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这些人能善罢甘休?”
朱标也跟着点头:“父皇说得对。去年有个御史提了句‘盐场弊政’,第二天就被人弹劾‘贪赃枉法’,最后贬去了云南。盐铁这块利益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会激起民怨,甚至逼得勋贵作乱!”
汤和虽不管盐铁,但也知道其中利害,皱着眉道:“胖殿下,水师缺铁缺盐,咱们可以让官营作坊加量生产,没必要冒这么大险改制啊!”
“加量生产?”朱高炽摇了摇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汤老,您知道现在遵化铁厂一年产多少铁吗?不足五十万斤,而且大半是脆得一折就断的劣铁,根本铸不了火炮、造不了龙骨。芦台盐场更甚,表面上每年缴给朝廷八十万引盐,可实际上被勋贵、盐商私吞的,至少是这个数的三倍!”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现在水师要造能抗风暴的巨舰,一艘船就得用几万斤好铁;要铸火器火炮,一门炮就得用上千斤精铁;将士们远航,每人每月得带十斤盐——就凭现在的盐铁产量和质量,别说远征美洲,就是守着东海都难!”
朱元璋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心里翻江倒海。
他不是不知道盐铁有弊,只是一来忌惮各方势力,二来怕改制引发动荡,才一直没敢动。
可朱高炽的话戳中了他的痛处——若是连水师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别说开拓美洲,就是现有的江山都可能守不住。
“你说改制后,朝廷的盐铁收入能涨多少?”朱元璋忽然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急切。
“十倍不止。”朱高炽语气笃定,“遵化铁厂只要引入新的冶铁法,赶走那些中饱私囊的管事,产量至少能翻五倍,质量也能提上去;芦台盐场把私吞的盐收回来,再推广晒盐法,产量翻两倍不成问题。到时候,盐铁税银能从每年三百万两,涨到三千万两——足够支撑北洋水师造百艘巨舰,养十万精兵!”
“三千万两?”朱元璋猛地拍了下桌子,酒盏都跳了起来。
这个数字,比东海关税还多!
有了这笔钱,别说远征美洲,就是修水利、办学校、赈灾民,都不用再愁国库空虚!
朱标也愣住了,他算了笔账——三千万两,相当于江南三年的税银,若是真能拿到,大明的财政困境能瞬间缓解。
他看着朱高炽,忽然觉得之前的担忧有些多余——这孩子既然敢提改制,肯定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好!就按你说的办!”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闻上古 作品《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第510章 盐铁!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