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需要好大一笔钱。
没有几十万大洋,厂房,还有配套设备设施是无法修建起来的。包括煤电厂之类的。
苏联人提供的飞机生产线的确没说要钱。可是煤电厂之类,肯定是需要另外掏钱的。
没有电,你怎么生产?
“少龙,你真的愿意负责飞机生产线的引进吗?”
“愿意。”
张庸肯定的回答。
判断是陈诚来帮委座询问的。
按照张庸的判断,老蒋肯定也是想要的。
毕竟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
难得苏联人这么好心。给一份免费的大礼包。
但是,其他方方面面,确实也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老蒋也不想掏钱。
或者说,他确实没有办法掏出钱来了。
国库早就见底了。
也就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财政赤字的说法。
否则,国府的财政赤字,恐怕已经是天文数字。
都说新中国一穷二白。
此时此刻的老蒋,也差不多是一穷二白。
“那你负责签署吧!”
“好。”
张庸也不推卸责任。
既然是自己的决定,当然是自己签名。
于是摊开备忘录。在需要签名的地方,全部签名确认。同时注明日期。
没错。就是我张庸的决定。我张庸会负责到底。
但是,在兰州生产,的确有点远。这边的环境也不是很好。
宝鸡怎么样?
感觉挺好的。
也是大后方。
修建一个飞机厂问题不大。
毕竟是在陇海铁路上。可以方便的铁路运输。
当然,备忘录也就是大致的协议。具体细节,以后还要仔细研究的。
苏联方面,肯定也会派专家前来帮忙考察。
张庸看过横空出世。
所以,自己只需要准备好经费即可。
经费需要多少?
五十万大洋?差不多吧。
前期可能就是这么多了。
后期如果有需要。以后再说。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双方交换备忘录。
张庸忽然看到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