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百个。
部分的黄点、白点有武器。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
疑惑。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又是哪里的游击队?
来找自己要武器弹药的?
没问题。
你来我就给——
只要是打日寇的,我都给
报告!
一会儿有人来报,说是一位刘先生求见。
刘先生带来了大量的粮食。足足有一百多车。每车都有两三百斤。
粮食?
张庸和黄维纲急忙到前面来迎接。
现在这个时候,国军最需要的,其实就是粮食。哪怕是只有红薯。
见面。
发现是熟人。就是那位刘先生。
哪位?
就是和卫立煌相熟的那一位。
当时对方和卫立煌相谈甚欢,显然来往密切。
不过,有些事,还是要掩饰的。大家心照不宣。你懂,我懂。
专员大人。
刘先生,你们这是—
听说专员大人在这里交战,我来献绵薄之力。
谢谢!谢谢!太谢谢了!
张庸连声道谢。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一百多车粮食,足足两三万斤呢!
节省一点的话,差不多可以满足部队5-7天的需要。
加上原来的三天储备,勉强可以支撑十天,
对于国军来说,已经很充裕了。
刘先生,请。
谢谢!
两人坐下来。
就在树荫下。
有人搬来几个木墩子。都是在战斗中被炸断的树木。
用斧头简单的清理一下,就成了很不错的家具。战争年代,就地取材。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黄维纲知道对方是来找张庸的,于是很快告辞。
刘先生,有话直说。
首先,谢谢张专员。
不用。都是革命队伍,不分彼此。
张庸心知肚明。
对方是红党的人,当然是感谢那些武器弹药。
不过,对方的感谢,可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给他送来最需要的粮食。
国府的基层执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