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控制的奉北地区与高丽的交通线(如图佳铁路),威胁小鬼子在“东满”的殖民开发(如佳木斯军工基地)。
三者呈三角布局,可相互策应(长白山支援南满、小兴安岭策应北满、完达山连接苏联),形成全域抗战网络。
不过需克服严寒气候、小鬼子与伪军“归屯并户”封锁,但依靠群众支持、灵活战术和国际援助可持久作战。
长白山区、小兴安岭-松嫩平原边缘、完达山-三江平原这三个地区,是苏长青经过诸多考虑之后,认为目前在奉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最佳选择。
当然!
想要形成稳固的根据地,也意味着根据地的面积要进一步扩大。
战斗!
是必不可少的。
一纵的三大绝对主力部队——李云龙部、丁伟部、孔捷部。
将分别前往三大根据地。
以特一纵精锐为主,十几万大军将陆陆续续在三大根据地扎根。
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力量。
最终!
寻求与关东军进行大战,甚至是决战的机会。
这也是苏长青的总体设想。
“这一次,总部首长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明确指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即在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意见。”
“我军在对关东军以及伪军战斗的同时,还应该分散到各军分区,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等工作。”
“内容包含清算汉奸、减租减息、增加工资、生产运动等,给奉北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至于军事斗争策略,我军初期避免与优势敌军决战。”
“待到积蓄了一定力量之后,可以通过下江南、战临江等消耗敌人。”
“后期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部队从初期应以步兵为主,发展到拥有炮兵、工兵、铁道兵等多兵种合成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
“这一次,我军在奉北建立的根据地,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连片、从防御到反攻的过程。”
“其不仅是军事斗争的胜利,更将是政治动员和群众工作的胜利”
“诸位同志!”
苏长青说着,便拿出了总部首长亲手写的一份指令。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物事人非啊 作品《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第三百零一章 苏长青的筹谋:创建三大根据地,震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