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迪和拉尔夫.曼希望苏神可以自己来。
对于他们来说,带出几个优秀的运动员,虽然也有很高的成就感,但是最高的成就感还是帮助一个国家打造出整体的科学化运动体系。而这些,最终还是需要本国人来操作。
看到两个人这样表示,苏神也没有什么好说了,点点头,就继续对着播放的视频说道:“这是我这次100米的四枪。”
“大家可以看到,我从预赛到决赛,四枪之内,步数其实都在略微增加,均步频也在增加,均步长却在缩小。也就是说,我的步频指数在随着比赛的推进不断升高,步长指数反而缩小。”
“以下展示的是我这次北奥4枪的百米跑过程分段步频变化,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起跑后的加频保持下降三个阶段,呈现出倒“v”字型。另一种情况为起跑后的加频保持下降再加频再下降,整个过程步频变化趋势呈现“m”字型。”
“考虑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关系,高步频跑法,在全程快速跑进过程中,往往不能多次出现并保持极高的步频,又考虑前面一种主要是出现在预赛和复赛,后面的半决赛和决赛都是m字类型,所以我认为后一种在高强度对抗里面,可能目前生理条件下更有研究意义。”
“而现在同样是对比博尔特。”苏神按下暂停键,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和博尔特两个人的跑动图,道:“我们就可以看见,博尔特在北亣京奥运会上从第6~35步,这段百米跑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或距离的步频是不变的。而其余选手,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这些分段上均有较大的上下波动。我的话尤其是过了60米后,波动就越发明显。”
“那这个波动越小代表着什么呢,看看这一组数据,贝利破世界纪录时全程步频变化非常小,全程最大与最小步频仅差0.1步秒,前10米就达到4.63,一直保持到30米,从30~60米他的步频上升到4.72步秒,在最后的60~100米段步频又回复到4.63步秒,。”苏神认真的看着大屏幕说道:“所以他的全程步频变化线几乎是一条水平线。”
“那么我们要提出一个假设。相对其余选手来说,博尔特全程的步频是较低的,是否较低的步频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且不容易疲劳?”点了点鼠标,苏神道:“虽然博尔特是步频类型,但是因为生理条件的关系,他的步幅天生就很大,打个比方跑百米40.5步,别人跑49步,从能量分配角度,你只跑了他的80%左右距离。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我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