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诚在伦敦见到大卫吉尔的时候,后者带来了一条让杨诚感到好笑的消息。
尽管,他已经从媒体上看到了。
“我还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杨诚觉得好笑。
但大卫吉尔很严肃地说,“他是认真的。”
杨诚倒是还真感到意外。
但转念一想,其实也很正常。
布拉特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就是,能压就压,压不住就招安。
给出各种各样的条件,招安那些叛逆者。
更重要的是,现在,布拉特需要借助杨诚来安抚所有的媒体和球迷,压下舆论。
“绝不能让布拉特回来!”杨诚肃然提醒道。
大卫吉尔郑重其事地点头。
但很快,这位英格兰人又重重地吐了一口气。
“其实,过去这几天,我跟这些人开会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累。”
说完,大卫吉尔又是一个疲惫而又无奈的叹息。
“怎么说?”
“其实,国际足联内部,要求改革的声音也挺大的,但正如媒体所说,整个开会就是在吵架,很难讨论出一个结果来。”
杨诚听后,顿时觉得有些好笑。
对于这样的场景,他是预料得到的。
两百多个人凑一块,不吵架是不可能的。
这里面其实又涉及到了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议。
那就是效率。
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足联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往往都需要考虑到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差异,需要平衡各种政治影响。
尤其还要考虑到国际足联的独立性。
不谈政治,这在国际足联和各大洲足联,乃至各国足协和联赛,都不是一句空话。
要考虑这么多,那自然就会带来复杂的博弈和权衡。
不说别的,4年一届的世界杯由谁来举办?
只是这一条,如果拿出来公开讨论,信不信,世界杯永远都办不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像国际足联这样的组织,如果想要效率,就肯定要出现很多桌面下的交易,这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过去这么多年,各国政府对国际足联这类的组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来源于此,换了谁来都没办法。
别说是那两百多个代表,就算是执委会,现在是24人,开会照样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爱庭 作品《我在英超造豪门》339 最大的获利者!史无前例的改革!不体面,就逼他们体面!【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