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张在保持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优势的基础上,吸收西医的解剖、病理、药理等微观分析技术,形成互补性医学体系。”
说完他顿了顿,对着方药中拱了拱手:
“其实算起来,师公其实是更偏向支持老师的西学中的这个说法的。”
“只是后面有些人歪曲了我师公的意思,把他带进了支持中西医合并的行列中,我们这些当后辈的人也是很无奈啊”
听到他这么说完,方药中露出个恍然大悟的神色来。
方言这时候也有种突然明白过来的感觉,怪不得刚才成宝贵点头呢,感情人家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是某些人把话给传歪了,人家的传人并不是这么想的。
这堂课方言本来还有点不在意,没成想老方直接来了个当众问对,把成宝贵的立场给问清楚了。
这样的话,这位老兄,方言其实也是可以拉拢的。
那这第一堂课上的不亏!
不过方言还是得看看课后反应才行。
一百多号人呢,谁知道里面有没有支持中西医合并的?
方药中这边明白过来后,就继续讲了下去,说到了五行生克关系,脏腑关系治疗法则。
然后又开始说起了藏象学说。
核心其实就是:“藏于内,象于外”。
也就是通过观察外部征象比如面色、舌苔、脉象等,推断内在脏腑状态。
接着又说了,藏象和阴阳五行的结合。
也就是五脏属阴贮藏精气,六腑属阳传化水谷,叙述各脏又有阴阳之分如心阴、心阳,肾阴肾阳等等。
还有五行属配的应用。
比如肝属木,主疏泄,病理上肝气郁结类比“树木生长受阻”,肾属水,主藏精,治疗肾虚常配伍“金水相生”法也就是补肺以滋肾。
最后,他总结了理论论价值与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体系的三大基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与藏象学说,构建了中医学独特的认知框架。”
“阴阳学说揭示了生命活动中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规律,正如素问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临床上我们通过''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把握疾病的根本矛盾。”
“五行学说以''生克制化''的关联,阐释了脏腑功能的协同与制约关系,例如''肝木乘脾土''理论,既解释了情志抑郁导致消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凤山鹤鸣 作品《重生1977大时代》第781章 我师公也没想中西合并啊?憋了十几年的方药中(二合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