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人都说诗经好,可没几个中国人每天都听诗经、读诗经。
真读起来、听起来,还感觉很奇怪、非常拗口,不如李白杜甫的诗朗朗上口。
而黑妹、芍药等‘古人’很喜欢读毛诗。
就像现代人喜欢哼歌,发自内心地喜欢,越读越有味道、时间越久越爱读。
不是诗经的问题,也不是古今之人改了习性,是现代人压根读错了音、解错了义。
黑妹道:“常言道,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毛诗可不是某地某一个人著作。
它是上邦文化之瑰宝,单单一个‘敦’字,在山之阳是一种读音,去了山之阴又是另一种读法。
音不同,字义也有了区别。
你用山之阳的‘敦’,去解山之阴文学大家写的诗,怎么可能理解诗中真意?
故而我才说,读书要先识字,识字要先辩音。”
“幸好大秦人皇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大大降低了认字读书的难度,不然天下多少人要当文盲了。”小羽感慨道。
话虽这么说,她还是十分认真地跟着黑妹学习辩音识字。
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读诗经.短短几天时间,小羽也喜欢上了读诗、听诗。
远比前世听歌有味道多了,还是越熟悉越醇香的书香味。
读了几天毛诗,连浩然之气也有点蠢蠢欲动。
几乎进入“胎儿”状态,不久就会孕育而生。
另外,小羽发现太极金书跟诗经有点像。读错了音,就容易解错义。
毛诗还是最近几万年的著作,“太极金书”里面的字句,远比毛诗要古老晦涩。
除了太极金书,小羽感觉自己对道德经、黄庭经等道家典籍也有了新的感悟。
之前她可能读错了音、会错了意,她的所思所想,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南辕北辙。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辣酱热干面 作品《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第192章 辩音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