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一旦有了鬼,便好似鬼道中的鬼,主动现身在人间,会被凡人武士用刀气伤害到。
所以,我经常做些奇怪的事,像是夜深人静时,抛砖揭瓦,屋外学妙龄女郎叫唤,总之要弄出动静,惊扰他们,让他们看到、听到。”
小羽叹息道:“心被色相所迷,便失去了清净本性。”
其实早该在苟生说自己三年流浪,没遇到一件奇幻事儿时,她便想明白缘由。
乌巢禅师传授她的多心经,明明白白阐述了“本性元明”的道理。
佛教所讲“空性”,乃至追求的“真心本性”,根本目的是摆脱世界对心的束缚,达到心境上的超脱。
这种超脱不是唯心主义的“自己觉得自己不受世界色、声、味、感、触的影响”。
心境上的超脱,非常真实,非常“现实唯物主义”。
用苟交举例。
他心中有一片光明,不受世界对他施加的影响,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鼻子闻不到、触碰不到,五感感应不到鬼怪妖邪。
世界中的鬼怪邪祟,便也看不到他,听不到他的声音,注意不到他的存在。
仿佛他从世界中消失,进入到另一个与鬼怪不同的维度。
其实他们还真的处于不同维度——在“心之维度”中,他们处在不同层面,相互接触不到。
当然,苟交这辈子八成都没读过一部完整的佛经。
他的心境修为,对应上佛教真心本性的理论,却不是学习佛教理论修炼而成。
只能说“本性元明”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佛教独创的某一境界。
佛教看到了这一重境界,努力向其攀登。
儒道、道家,或者别的流派,也看来了,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向上攀登。
苟交为儒生,读儒家.小羽如今有了顿悟,不再将“儒家”定义为狭隘的“孔孟之学”。
苟交读的是圣贤书。
不是孔子孟子及其弟子门人的典籍,才叫“圣贤书”。
讲述世间道与理的书,都是圣贤书。
读这类书,明悟世间的道与理,心境自然朝着“本性元明”靠近。
只不过,读书明理,心中光明,是自然发生的。
犹如孩子吃饭,身体长大后,会变得强壮。
身体长大后的强壮,与修炼仙武定向进化,区别很大。
故而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辣酱热干面 作品《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第773章 本性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