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穆萱以后有信寄去学校,免得麻烦彭会计,自己也只能放假回来了之后才能看信。
说起信,就不得不提到穆萱高中时期最流行的事情就是交笔友。
班上有个女生,将照片和交友宣言发去了课堂内外,然后信件便像雪花般寄到了学校。
那么多信件,她不可能每封都回,就方便了班上的同学,可以从她那里挑选她不要的做笔友。
穆萱也去挑了几个,一个马尔康的,一个惠水的。
她很喜欢这两个城市的名字。
上学的时候信件可以寄到学校,但是放假的时候呢?
更要命的是,学校还有人偷信。
为此穆萱她们想了应对之法,让熟悉的小卖部的老板帮他们提前拿信,等她们下课后再到老板那里去拿。
这样也有一个欠妥之处,每次去小卖部拿信,都得消费一次,虽然花的是小钱,但是对于这笔额外的开销,日子久了,难免就有怨言。
穆萱住的地方是废弃的单位住宅楼,所以是收不到信的。
这几个因素加起来,穆萱最终只好把信寄到彭会计上班的地方,请她帮忙带回家。
过程曲折了一些,但是避免了丢失信件的麻烦。
穆萱寒假回家,才打开这封久违的信。
信封不同于她平时写信的信封,很大,有一张a4纸那么大。
刚撕开,从里面掉出来几张纸币,两张十元的,一张五元的。
还有一本崭新但是过期了的课堂内外。
一共二十五元,是穆萱第一次收到的稿费。
穆萱迫不及待地撕掉了杂志外面的透明包装膜,翻到印有她名字的那一页。
她的作文刊登了,变成了铅字。
这给穆萱带来了极大的自信心,是从心底蔓延开的骄傲。
李芙晓以前很反对穆萱交笔友,哪怕彭会计下班带信回家是顺手之举,她也不愿意穆萱去麻烦人家。
但是这次,李芙晓觉得穆萱干得漂亮!
也正是因为这个小插曲,穆萱想到了另一条路。
她为什么不能把越来越多的文字变成铅字呢?
想到烈日下暴晒之后得到的工资,想到脸红心跳大声叫卖之后得到的工资哪怕赚稿费也是赚辛苦钱。
但是,穆萱乐意。
开学之后的第三天,陈红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