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第十一次循环,无声地在幽绿代码流深处闪过。
“我决定了,还是去牛津大学。”
对面,时佳雪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晰温和。
然而这一次,陆星衍没有立刻扑向可疑区域。
在前面的几次循环中,他已经成功确定了炸弹和犯罪分子,所以这次他不用再着急,可以暂时搁置本能的恐慌,转而凝视眼前这位据说与他“同专业的博士生校友”——时佳雪。
爆炸的死亡预感依旧炽热,但另一种更隐秘的渴求在他意识深处滋生——关于“我是谁”的谜团,如同一根顽固的刺,抵在混乱记忆的废墟上。
他开始引导对话。
“量子物理弗尼波特教授”
他尝试着接过她话中的关键词,声音带着刻意的迟疑:
“量子比特耦合的最新进展现在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还是基于klm协议吗?”
他的提问并非完全空泛。
在无数次循环中寻找炸弹时,他被迫“扫描”过车厢里的每一处细节、听过乘客的闲谈、甚至扫过时佳雪放在桌上的柔性电子卷轴屏幕边缘——一些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公式曾短暂映入他模糊的感知区。
时佳雪扶了扶无框眼镜,眼中闪过一丝微讶:
“klm协议?那是上世纪的基础理论了,秦海,你你不是也在研究量子算法吗?现在方向更多集中在误差校正和环境变量的动态耦合上,尤其是非欧几里得空间的量子纠缠应用。”
“秦海”?
这个被强行赋予的名字再次响起,带来的不是认同,而是更深的疏离感。
尤其是时佳雪提及“非欧几里得空间的量子纠缠”时,一些奇异的东西在他意识深处共鸣了。
仿佛一扇尘封的巨门被无形的钥匙轻轻触动。
不是具体的记忆,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极度熟悉的感觉,一种对这些艰深概念无需思索的本能掌控感。
与此同时,大量破碎的记忆在荧幕上还是闪烁。
当列车某处设备发出特定频率的微弱电流噪音时,陆星衍能下意识地在脑中构建出其可能的电子线路模型,并对噪声源进行精确定位的画面。
一个穿着实验服的身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量子计算阵列前,屏幕上流淌的复杂波形,与“源代码”程序里用于稳定他量子意识的编码模式惊人地同源!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睡觉的渡鸦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第295章 记忆的逆流与囚笼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