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时光科技全力研发的同时,拾光映画也没有闲着,编辑部虽说不至于连夜的灯火通明,但也经常亮到很晚。
这边忙碌的,自然是被洛珞寄予厚望的下一部戏的剧本了。
初夏的蝉鸣撞进落地窗,温岚将一沓资料拍在长桌中央,九位核心编剧围坐,空气里凝着咖啡豆和茶水混合的香气。
中央长桌上,散落着打印资料和笔记本电脑——正是温岚拍下的一份项目策划书,封面上,简陋却充满力量感的行星发动机剪影与“拾光映画”的logo并置。
温岚环视围坐的九位核心编剧团队,目光最后落在坐在主位旁的一位头发微卷、穿着朴素夹克、脸上带着些许学者拘谨又掩不住兴奋的儒雅男子身上——刘慈欣。
这位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科幻作家,此刻正被洛珞邀请,作为原作者深度参与这场意义非凡的剧本改编会议。
“洛总的要求很明确”
温岚的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沉寂,她指尖点了点策划书封面:
“三个月,定稿,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剧本,它将是承载拾光乃至中国科幻电影未来的‘方舟’。”
“它要震撼,要有哲学深度,更要——为即将诞生的‘流形引擎’量身定做,全方位展示我们能达到的3d沉浸视效巅峰。”
“这部戏,就是要让观众坐在电影院,真正‘体验’被一万座行星发动机蓝色等离子体光柱推向深空的感觉!”
她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轻微的吸气声。
编剧们脸上混合着压力与亢奋,刘慈欣更是眼睛发亮,身为原作者,他比任何人都渴望看到自己笔下宏大的想象被视觉化,但3d电影这种目标,毕竟之前没有人有过经验。
然而,拾光在源代码上展现的技术实力,以及洛珞在会议开始前简单向他们阐述、代号“流形”的神秘3d渲染核心的构架理念,让他看到了难以言喻的可能性。
“大刘老师”
温岚转向刘慈欣,语气诚挚而尊重:
“您的原著是无比坚实的基础,从‘流浪地球’计划启航到木星危机,那个在冰冷宇宙法则下挣扎求存、团结与牺牲并存的壮阔故事,核心骨架我们坚定不移。”
“这次改编的重心,是如何将这场横跨两千五百年、牵扯数十亿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浓缩在一部电影的时空内,同时,让它成为视觉奇观与技术革新的载体。”
刘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睡觉的渡鸦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第311章 提前十年问世的《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