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的象征。”
几笔勾勒,草稿渐成。
会议室里只剩下敲击键盘的清脆节奏。
陈光华最后审阅文档,右下角郑重签下“高能激光研究所所长陈光华”和日期“2011年1月24日”。
尘埃落定般的解脱感掠过心头——这是对洛珞的敬意,也是对研究所参与这段历史的烙印。
“就这样。”
他将推荐信放入加密信封,递给助理。
“即刻上报科工委。”
众人点头,会议室的光线柔和而坚定,推荐行动在这一刻完成。
科工委,张云超的办公室。
他刚从与能源部和电网公司持续数小时的紧张协调会上脱身,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那双阅尽国家重大工程决策的眼睛深处,却闪耀着星辰般的亮光。
他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桌面上被秘书特别归拢出来的一个文件夹上。
那文件夹并不厚实,封面也没有标注醒目的机密标识,但它承载的分量,远超任何一份待批的拨款申请或红头文件。
文件夹里,是七份郑重其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信。
三份来自个人:署名的是盘古堆项目副总工王世峰,禺谷基地某核心系统部门负责人,以及一位参与了超导磁体系统攻坚、早已退隐幕后被洛珞重新发掘的老院士。
字里行间,是他们亲身经历后难掩的激动与叹服,笔触诚挚,数据严谨,详细描述了洛珞在解决关键工程难题、重构理论模型框架、甚至在施工现场发现并纠正微小但致命缺陷时的神迹般表现。
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核心事实:没有洛珞,绝无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神话般的可控核聚变稳定燃烧从理想变为现实。
另外四份,来自参与盘古堆建设、此刻与有荣焉的顶尖科研单位。
其中一份,正是高能激光研究所陈光华所长的手笔,信中还特意提及“根据今日会议决议”,其内容高度凝练地强调了洛珞在激光阵列核心模型上的革命性贡献和其在能量净输出这一终极目标上无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
但激光所并非唯一一家。
紧随其后的是核工业集团旗下某重要堆工设计院的推荐信,信中着重肯定洛珞在“龙睛”构型实践中的天才创意和引领作用;材料科学研究院则盛赞其自学地质工程知识、解决选址和地基难题的惊人跨界能力;基础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睡觉的渡鸦 作品《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第407章 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