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的进阶武学,这次给你的教材里也会一并附带,届时具体如何选择,在你个人。
不过有一事,正常而言,太学所传武学,对应两枚‘仁’之玉璧的是仁风剑雨,对应两块‘智’之龟甲的是听雨剑。
我印象中你都是专心修习刀弓掌法,可有再学剑法的打算?”
徐永生答道:“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学生始终谨记先生教诲,无心贪多。”
王阐于是点点头,看向林成煊。
林成煊一句话难得多说几个字:“止戈为武,捉影掌,多加麟趾步。”
于是王阐离去,过了片刻后又带了六册书本返回。
徐永生郑重接过。
当初王阐传南斋随笔,教导他们这些初入九品的武者修炼,积累第一层三才阁内的五常五相,除此之外还附带执中掌、志正刀、省身诀、听风诀和正心诀五种儒家绝学。
而这次林成煊、王阐给他的教材中,除了徐永生早先便有耳闻的麟趾步外,同样附带五门用于实战的儒家绝学,依次与仁、义、礼、智、信五常对应:
止戈为武、浩然刀、玄端束带、捉影掌和正气歌。
不同之处在于,以志正刀和浩然刀为例,前者要求儒家武者三才阁内至少温养一把“义”之古剑,而后者则要求至少温养两把“义”之古剑。
两层三才阁内的两把“义”之古剑,而非一层,否则不仅阻断自身继续向上修行之路,也断然无法习练浩然刀。
故而至少需要八品修为武者,方才可以修行这门绝学。
如玄端束带、捉影掌、正气歌,亦是相同,只不过分别对应五常之礼、智、信。
有些差别的是止戈为武。
“这门绝学要求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王阐介绍道:“需要我辈儒家武者先养成两枚‘仁’之玉璧,一把‘义’之古剑,一块‘智’之龟甲和一方‘信’之印章,方可修行。”
徐永生认真答道:“学生定然谨记博士指点,以五常兼备为准,时刻严以律己。”
王阐正色道:“此乃我辈武者修行根本之一,马虎大意不得。
温养五常五相先后次序,自是因人而异常有不同,但切记,至正七品三层三才阁全部圆满,欲要向六品突破之际,五常至少各得其一,若有缺失,则武魁难成。”
徐永生闻言,立刻想起先前初入九品时,王阐也是这样郑重其事告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