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决定招募当地人来补充兵员。
当地失去家园的难民听闻戚景公招兵,纷纷涌入。戚景公的队伍逐渐壮大。
当时江湖有名的抗倭四侠,王风,韩霜,唐雨和徐雪,也加入到了戚景公的队伍里。
戚景公在浙江抗倭三年,大小战役百次,连连胜利。戚景公因此也得到朝廷的步步提拔。他已经被提拔到了总兵位置,可带乡团两万人。
就在戚景公节节胜利,即将要收复了浙江失地台州时,收到新任兵部尚书严嵩的一道停攻令,强制他停止进攻。
兵部尚书原是徐阶,被换成了严嵩。严嵩上任不久,就对戚景公下达了停攻令。
因这道停攻令的时间耽误,让辛五郎得到了援兵,喘了一口气,得以卷土重来。
戚景公又被严嵩调往台州上峰岭,在上峰岭遭遇到了辛五郎的包围,血战突围,损失惨重。
戚景公在此战身负重伤差点丢命,被一名道士救走。
乡团军溃散。抗倭四侠带着很少的残兵,回到会稽山聚集。
朝廷怒责戚景公的失利,把他调回山东养伤,撤了他总兵之职,只挂职登州卫都指挥副使。比出发前还降职了,还没有了实际兵权。
戚景公回来后,戚英已经三岁。此时戚景公已经伤疾缠身,已经不主事兵营事务了,休病在家。
在养病的日子里,主要是教育孩子们读书练武。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戚英,一位是戚美。
戚英从小喜欢读书练枪,比弟弟戚美刻苦得多,颇得戚景公的喜欢。于是戚景公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了戚英身上。
没有了俸禄的戚景公,家境陷入贫寒。他省下微薄的伤病补助金,请了当地的乡村夫子来家里教书戚英。
戚英十一岁时就览遍史籍,熟读儒经。他天生还有种军事兴趣,就是喜欢摆弄泥人打仗。
他经常在沙堆上把小泥人分成两队,摆弄着它们在沙堆上打仗。
家里的大人看到后都劝告他,都半大小伙了,还在玩小时候的泥人,要多去屋里读书,将来好科举。
戚英不听,找没人的地方继续摆弄沙堆泥人。他还在沙堆上堆城堡,插战旗,自怡自乐,玩得不亦乐乎。
戚景公看到戚英不听劝,怒训道:“都快长大了,还玩泥沙,有何长进!”
戚英看到无法继续摆弄泥人了,于是去寻找其他兴趣转移目标,最后找到了兵书。
他觉得兵书和自己玩沙盘打仗时有点相通,就把兴趣转移去钻习《孙子兵法》《黄石公记》等兵书。这些兵书连戚景和夫子都看不懂。
戚景公有一套家传的枪法,叫戚氏枪,威力属武林一流水准。
戚景公正是用戚氏枪,多次战败倭寇高手。他把这套枪法教给了戚英。
戚英把戚氏枪法练得非常熟练,有一股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