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用锅,一锅一锅地,从这个他亲手开凿出的“取水口”里,将高盐度的海水舀起,小心翼翼地倒进睡袋收纳防水袋里。
他还四处搜寻,找到一些被冻在冰层边缘,表面挂着白色盐霜的墨角藻,也用斧子敲下来,一并扔进了袋子。
“这些墨角藻,就像是天然的浓缩盐块,把它们一起熬煮,能大大提高我们制盐的效率。”
林予安很快将装满了高盐度海水的袋子运回营地。
他没有在庇护所内进行熬煮,因为那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让室内变得过于潮湿。
而是在庇护所门口熟练地另起了一个火堆,他没有采用简单的篝火堆,而是用几块石头,垒了一个带有开口的“u”形防风灶。
这样既能集中火力,又能节省木柴,然后用三根木棍搭成一个稳固的支架,将铁锅吊在上面。
他先将一块t恤布料蒙在锅口,然后将海水缓缓地通过布料倒进锅里,布料上很快留下了一些细小的泥沙和海藻碎片。
火焰迅速升腾,舔舐着黑色的锅底,很快,锅里的水便开始冒起细小的气泡,并逐渐变得翻滚沸腾。
大量带着咸腥味的白色蒸汽,滚滚地升腾起来,又迅速在寒冷的空气中消散。
林予安就像一个耐心的炼金术士,守在他的“坩埚”旁。
他需要不断地往火堆里添加木柴,确保火焰能持续稳定地输出最大的热量。
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锅里的盐卤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粘稠,颜色从深邃的半透明,逐渐变成了浑浊的乳白色。
锅的内壁上,水线退去的地方,开始出现一层薄薄的、如同白霜般的盐花。
当锅里的水只剩下浅浅的一层,变成了如同米汤般浓稠的盐卤时,他知道,最关键的阶段到来了。
他立刻停止添加新的木柴,并将燃烧正旺的木头拨到一旁,只让锅底接受下方炽热火炭的烘烤。
过高的温度,会让盐分析出时结成坚硬的,难以刮下的硬块,甚至会糊底,产生苦味。
他拿起一根木棍,开始不停地在锅底来回搅拌。
“现在,我们需要不断地搅动,让盐分在蒸发的过程中,能均匀地结晶成细小的颗粒,而不是结成一整块。”
随着他的搅拌,奇妙的物理变化正在发生。
锅里那些乳白色的浓稠液体,开始变得“沙沙作响”,越来越多的,细小湿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意勾画渔火钱江 作品《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第171章 冶炼白色黄金!(29号了,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