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倒的树木,它被卡在了河湾外侧的底部,大部分树干和根系都深埋在泥沙里。
只有几根粗壮的、指向天空的巨大枝干,几乎触及到了冰层的底部。
“就是这里了。”林予-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将脸颊贴近冰冷刺骨的冰面,用手在旁边遮挡着光线,试图看得更清楚一些。
“河流弯道的外侧深水区,为鱼类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而这棵巨大的沉木,则为它们提供了完美的立体结构性庇护所。”
”那些大大小小的枝干,就像是一座水下的复杂公寓,能让鱼在躲避天敌的同时,节省大量的体力来对抗水流。”
“更重要的是,像这样的水下障碍物,会形成微小的上升流和涡流,将河底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卷起。”
“可以为小鱼小虾提供食物,有了它们,就必然会吸引来更大的捕食性鱼类。”
深水、弯道、结构性庇护所、食物聚集地所有有利的条件,都在这一个点上完美地交汇了。
林予安站起身,用脚后跟在冰面上用力地跺下一个印记,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一小段鲜艳的尼龙绳。
这是他从之前找到的缆绳上拆下来的,将其系在岸边一棵枯树的树枝上,作为醒目的标记。
他对着镜头,有些开心的说道:“这里,就是我们的一号钓点。”
“如果这条河里有鱼,它们中的大部分,现在很可能就在我脚下这片区域的某个角落里打盹。”
确定了最重要的主钓点,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更有效率了。
他没有再进行地毯式的搜索,而是沿着河岸,快速寻找那些与一号钓点有相似特征的区域。
很快,在下游约三百米处,他找到了二号钓点。
那是一条细小的支流汇入主河道的地方,支流带来的额外养分和不同的水温,同样会在此处形成一个吸引鱼群的微型生态系统。
三号钓点,则是一处河道急剧收窄的隘口。
狭窄的河道意味着水流会加速,但在隘口之后,河道再次变宽,流速会骤然放缓,形成一个天然的深潭。
这里是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和休息站。
最后一个,四号钓点,位于一片延伸入河中的巨大岩基的背流侧。
巨大的岩石为鱼类挡住了主流的冲击,创造出了一片宁静的避风港。
他为每一个钓点都做好了醒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秋意勾画渔火钱江 作品《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第187章 冰钓窝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