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看着眼前热热闹闹的场景,心里像被温水泡过一样安稳。
他起身走到石桌旁,把刚写好的春联小心翼翼地铺在洒了滑石粉的桌面上。
红纸是特意从老街“文墨轩”买的,纸质厚实,颜色鲜亮,不容易掉色,边角还裁成了圆润的弧度。
“你们看看,这副春联写得怎么样?上联‘腊梅映雪添年味’,下联‘家人团圆暖人心’,横批‘岁岁安康’。我前几天就开始练了,写废了好几张红纸,就怕写歪了、写丑了,给家里添不了喜气。”
徐佳莹凑过去看,指尖轻轻拂过墨迹未干的字迹,墨香混着纸香飘进鼻腔。
她笑着说:“写得好!比去年请老街坊王大爷写的还工整,笔锋也有力气,‘腊梅’的‘梅’字,那一笔撇写得真有劲儿,像极了咱们院子里腊梅枝的形态。”
“等晾干了,咱们就贴在院门上,再在门两边挂两串红灯笼,灯笼上再贴点你剪的福字,年味就更足了。”
崔姝也凑过来看,还伸手比了比春联的长度,又摸了摸红纸的厚度:“苏木的字越来越有劲儿了!去年咱们家的春联就被隔壁陈叔夸了半天,说比他在集市上买的印刷春联好看多了。”
“今年这副肯定能让街坊们羡慕,到时候说不定还有人来请您写春联呢,您要是愿意,还能顺便给街坊们送点福气。”
几人正说着,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伴着轻微的纸张摩擦声。
李默出去了一趟,提着一个深蓝色布包又走进来,帆布包上印着乌镇东栅石桥的水墨画,边角已经有些磨损,却洗得干干净净。
他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额角还有点汗,显然是走得急了:“阿姨,苏叔,我把乌镇年俗记的部分初稿带来了!这几天我整理了之前采访张奶奶、杨大爷他们的素材,写了从腊月初到除夕的习俗。”
”比如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腊月二十四掸檐尘这些,想请你们帮忙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细节,或者需要补充的老故事、老规矩,毕竟你们在乌镇生活了这么久,比我更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讲究。”
他把布包放在石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拿出一叠厚厚的稿纸。
纸页是普通的方格稿纸,边缘被细心地裁得整整齐齐,没有一点毛边。
上面写满了工整的钢笔字,字迹清秀,没有一处涂改,还夹着几张手绘的乌镇年俗插图,有穿着棉袄、戴着绒线帽的老人在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过客 作品《貌美阿姨的男护理,爽翻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有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