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学的,不是如何靠人,而是如何让别人——主动来靠他。”
黄祁一怔:“靠他?”
朱瀚目光微沉:“你可知今日之朝堂,其实最乱的,不在政,不在器,而在人。”
“朝中五部,旧人尚在,然各心各思,或托旧主,或结朋党——人心散而不能聚,正因他们不知道该向谁靠。”
“而今,朱标设三案审士,又问器定制,是要告诉他们——‘靠东宫,可得事;近太子,可得行’。”
“这是立势。”
黄祁恍然,复又低声道:“那若真有人主动靠来?”
朱瀚看他一眼,淡笑:“那便是这场棋局,最开始动的那一子。”
三日后,一份由翰林院侍讲谢景书所呈“器用与人任之论”入东宫。
谢景书非东宫旧臣,素不言权事,今忽上章,直言:
“器由人用,法由人执,倘若东宫之器不设职掌,不分责限,终成挂名之局。”
“臣愿设一试官制,由东宫择才署职,于问器堂试任三月,以器定责,以责定职。”
此言一出,朝中再震。
不少朝臣即日递章言:“此举恐扰六部序列”、“太子未冠朝位,不当行署职之制”。
而朱标却于当晚书批一封,传至文华殿。
其言仅十二字——
“器无用不显,人无责不成,朕欲试之。”
朱元璋阅毕,沉默片刻,唤来程守义:“拟旨,准其设‘试署三职’。但,三月而终,复由内阁评之。”
程守义低声问:“陛下,若三月之后诸臣不服?”
朱元璋冷笑:“不服又如何?能立局而不覆者,便是东宫之主。”
建德堂正厅,试署之议设于主席。
朱标亲列器堂三事——兵器成制、礼仪器度、内务度量;并以试官三人之制,署三月之职。
凡三月内,三人可自行决断所署之器制、设议之规,但每旬须报两案一议于东宫。
三人分别由工部、礼部、内府推举,而朱标仅点其一人。
令人侧目的,是他所点之人——
内府司器正司属,赵文宽。
一名仅五年从六品的中层,却为器物详识、度数精准者。
顾清萍私下问朱标:“为何点他?不怕惹议?”
朱标却只答:“我不是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墨色江南 作品《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无干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