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不杂,直中要害。
顾直言轻声喃道:“此策可用。”
案旁,朱标负手而立:“那你可知此策作者何人?”
顾直言摇头。
朱标淡然一笑:“阳曲县,一名佐吏,名叫林守谦。”
“他未入举籍,未登吏科,连县官都不识他的名。”
“你说,此人若不设堂,何时能为天下所用?”
顾直言默然。
当夜,朱元璋召朱瀚入宫。
“你可知,朱标设‘堂’,实为为自己立政之局?”
朱瀚拱手:“臣弟知。”
“那你可知,这局若乱,士人非但不附,反生恐惧?”
朱瀚顿了顿,缓缓道:“可若不设,士人便永无望政之路。”
朱元璋长叹一声:“他走得是正路,可正路太直,怕就怕——有人挡他一步。”
朱瀚神色一动:“皇兄,是已有风声?”
朱元璋将一册黑皮奏本递来:“右都御史郑应高密奏:‘东宫议堂已成异声之窠,议政非其职,观政易生乱。’”
“他劝朕,罢堂。”
朱瀚默然。
片刻后,他轻声道:“皇兄若要我动手——臣弟便为东宫,护住这堂。”
朱元璋望着他,沉声道:“不。朕不要你护堂。”
“朕要你教朱标——何为不设堂,也能议政。”
“教他,何为——真正的掌局。”
朱瀚低头应是,眼中微光湛然。
而此刻,建德堂内灯未熄。
顾清萍坐于案前默默抄录民粮策录,朱标在廊中缓步而行,忽而驻足。
“清萍,你说若有一日我不设堂,谁还能为我言?”
顾清萍未答,笔不停书。
良久,她淡淡开口:“若您真成了那人心所向的太子——就算不设堂,也会有人敲门来讲。”
朱标喃喃一笑:“那我便继续走下去。”
“走到那一日,朝臣不再怕我,士人愿信我。”
东宫“外策堂”开设已满三旬。
此日晨,建德堂门外悬灯不燃,士人散去,廊前只剩风声微扬。
朱标一身青纹素袍,立于廊下,望着已撤去的素案和帷帐,面无波澜。
顾清萍缓步上前,手中捧着册录:“外策录三卷,一百零七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墨色江南 作品《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三日未出建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