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诤者无惧,便当自署其名。”
“若私者借口问政之堂,便由我亲手——一一清之。”
堂下寂然。无人再语。
当日晚间,文渊阁中,梁肃翻读今日录本,面色沉静。
他手指轻敲几案,忽而问:“东宫如此设问,不惧将士子之言逼入绝境?”
案侧王士谦答道:“太子此招,实是‘自束其手’。”
“表面斥私,实则是为堂言设限。”
梁肃点头:“这便是他厉害之处。”
而就在朝堂渐息之时,王府中夜色正浓。
黄祁捧来数封信笺:“王爷,今日士林已有数人向翰林院请调入东宫,为旁听议策。”
“但其中两人,曾为旧韩党门下,您看——可否接纳?”
朱瀚接过信笺,扫了一眼,忽而一笑。
“他们要来,便让他们来。”
“朱标如今,设的是‘能言之堂’,不是‘知政之所’。”
“若我连他们也不让进,那东宫将成孤岛。”
他随即吩咐:“传令蒋希远,着手拟定堂议准则初稿,设‘四不议’:不议宗亲、不议宫闱、不议外务、不议私谏。”
“以此,立下一线墙。”
黄祁惊讶:“王爷,您要设限?”
朱瀚冷声道:“东宫不怕言多,就怕言杂。”
“朱标若要控堂而不控人,便得用‘墙’把堂围住。”
翌日,东宫堂议准则初稿送至朱标案前。
他看完全文,目光微凝。
顾清萍低声道:“此文应是蒋希远笔,背后之意是王爷?”
朱标轻轻点头:“皇叔在替我设局。”
他沉吟片刻,忽而笑道:“这份‘墙’,我接。”
“但我要亲自加一道‘门’。”
“准则末页,加一条:‘凡堂外之言,不入堂评,然东宫仍设一室,名曰“留言斋”。’”
“愿言而不愿署者,可密投其言,由我亲阅,不归堂评。”
顾清萍眼中微动:“您是设一道退路?”
朱标摇头:“是留一丝风。”
“太刚易折。”
“我若真将此堂铸成铁城,东风也吹不进来了。”
“留言斋”设于东宫后廊一角,不署名、不设吏、不回信。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墨色江南 作品《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东宫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