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终究还是觉得这事儿有不妥——不妥就不妥在坏了规矩,他怕朱允熥这次能一口气封个户部右侍郎,下次碰上喜欢中意的臣子,会不会也这样?长此以往,对大明的确不利。
他固然因为当初在棺材里听了一耳朵,知道朱允熥这两道考题的确有些了不得的见解和东西东西,可当初朱允熥也只是因为和马三宝闲聊起,拿了个玻璃举例,并未深入去讲太多,更没有涉及到过整个国家经济、银行体系这一方面。
朱元璋一知半解之下,依旧意识不到经济这一套,对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和重要性。
所以在朱元璋看来。
就算真有人有这份智慧和才华,再怎么也值不上一个正三品大员的位置。
要知道,自从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把胡惟庸弄死,废除宰相这个职位之后,大明皇朝的实权权柄尽分于六部,官职品阶之上,并没有一品,作为户部堂首的正二品就是最高。
正三品的含金量便可想而知了。
只是因为答对了一个所谓的考题,没有任何功劳就一下子封这么大个官。
按理来说,是极其不合适的。
也是因此。
在朱元璋眼里,朱允熥此举,必然是包含了私心在其中——对情报里这个夏原吉私心上的喜欢——或许是这个夏原吉有本事讨得了自家大孙的欢心,或许自家大孙就单纯因为对方答对了题目而格外喜欢。
朱元璋怕的就是自家大孙这份私心。
作为一国君王,这是不该的。
而站在朱元璋旁边的朱棣看到他面上这份担忧,心中更喜:果然是朱允熥又开始作死了。
他面上做出一副意外的样子,询问道:“独断任性?父皇此话何意?”
这也不是什么能瞒得住的事情。
所以朱元璋干脆直接把手里的情报丢给朱棣,摇了摇头道:“有时候人太稚嫩了,就容易被自己的好恶欢喜左右。”
说完,他面上的愁容更甚。
不为别的,而是他觉得
随着时间渐渐拉长,自家这个的确称得上英明睿智的好大孙,在一些方面上的稚嫩、不成熟,也逐渐浮现出来了。
虽然这相比于自家大孙那些令人惊奇的才能来说。
可以算是个无伤大雅的方面。
可是自家大孙作为大明帝王,朱家掌权人,若是能更完美些、更成熟些,那便再好不过了。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生椰拿铁yyds 作品《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第631章 这是势,此消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