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高纬置之不理,这已经让独孤永业伤透了心。
最终,独孤永业决定弃暗投明,并派自己的儿子独孤须达向宇文邕递交降书,表示归顺北周。
这不仅仅是一封投降书,同时也代表着独孤永业管辖下的河南九州三十镇,宇文邕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将河南之地全部收入囊中。
如此一来,战场的形势瞬间豁然开朗,北齐只剩下了太行山以东的地界,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和山东两省。
而北齐都城邺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的临漳县,从晋阳到邺城,只需翻越一座太行山,便可轻松抵达,可谓近在咫尺。
而直到这个时候,老天依然在眷顾高纬,摆在高纬面前的有三条生路。
这三条生路,是高纬的两个大臣提出来的,一个是广宁王高孝珩(读音如横),一个叫做斛律孝卿。高孝珩是高澄之子,是高纬的堂兄,而斛律孝卿则是尚书令,负责发号政令。
这第一条生路是,让任城王高湝(高欢第十子,高纬的叔叔)扬言攻打晋阳,且让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率兵出潼关,攻击长安,同时,高孝珩在邺城以北列阵,防备南下的周军。
这无疑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宇文邕几乎倾全国之力发兵晋阳,长安城内必定空虚,而北齐在河南地区仍然布有大量兵力,如果从河南发兵长安,宇文邕肯定会选择撤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邺城之围,同时可以两军夹击,与北周军一战,胜算非常之大。
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作战计划,但是这一计划只能停留在想象阶段,因为身在邺城的高湝还不知道,独孤永业早已派自己的儿子向宇文邕递交了投降书。
另外,即使独孤永业还没有投降,高纬也绝对不可能用这条计策。我们只要回想一下高纬在平阳以及晋阳落荒而逃的样子,我们就会知道,此时让高纬主动出击,这完全不符合高纬的性格,高纬天生就是被动的,他也绝对没有那种孤注一掷的勇气和胆识。
同样是三十六计,高纬根本不懂围魏救赵是什么玩意儿,他只会一计,走为上计。
而第二条生路,则是让高纬把宫中的美女以及珍宝,全都拿出来,赏赐给将士们。
这无疑也是一个好办法,高延宗此前就是用这个办法,把金银财宝和美女都分散给将士们,以激励将士们一同守卫晋阳城。
然而,高纬的脸顿时一黑,脸拉得老长,一脸的不乐意,他可是比葛朗台还要吝啬的守财奴,金钱和美女是他一生的挚爱,怎么可以拿出来给别人。
而剩下的第三条生路,则是召开一场誓师大会,让我们的国家主席高纬同志做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最好能声泪俱下,声情并茂,激发将士们的爱国热情,点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