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是一个枭雄,却离英雄差很远,这一点上,他和曹操不是一个档次的。
现在的尔朱荣,内心一定很矛盾,很纠结,很彷徨,他自己也不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是老老实实辅佐北魏皇帝,尝试一下鞠躬尽瘁的滋味?恐怕来不及了,黑锅已然背上,想卸也卸不下来;
取北魏皇帝也代之,好象也不行,为什么四铸铜像都铸不成,难道天意如此?尔朱荣淹死胡太后和小皇帝,将文武百官一体屠,两千多条鲜活的生命在他的屠刀下消失。这里没有忠奸之分,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少长之分,统统人头满地,奔赴黄泉。而且,这一切是尔朱荣是当着他新立的皇帝孝庄帝的面做的。
孝庄帝被尔朱荣拥上皇位之前,是一位亲王,叫做元子攸。不用说,这位孝庄帝是尔朱荣雇来当群众演员的,真正说了算的是导演,导演是尔朱荣。
这里有必要交待一句,北魏皇帝自孝文帝起,都不再姓拓跋,都改姓元。这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一部分,改彻底点,不仅官职、制度、风俗、管理,连姓都改成汉人的了。拓跋宏变成了元宏,从那以后的北魏皇族就开始都姓元。
这让我们想起了再早八百年的胡服骑射,魏孝文帝由胡改汉,赵武灵王由汉改胡,看似过程相逆,却是殊途同归,一样英明,一样伟大。他们不曾想到,数十年后,他们的改革成果已经不值一提,北魏王朝分崩离析,而赵武灵王被他的儿子困在沙丘,活活饿死。
但尔朱荣管不了这么多,现在在他那双血红的眼睛中,只有杀人,没有什么人是不能杀的。
尔朱荣在对文武百官大开杀戒的时候,其实也想过顺带着连新任的皇帝孝庄帝也一刀砍了,他自己好取而代之。
但尔朱荣这时犯了致命的错误。一个枭雄是不大轻易犯错误的,这个错误证明他不是曹操不是朱元璋,只是尔朱荣而已。
左倾是错误,右倾是错误,但这都不是最严重的错误,最严重的错误是犹豫,不知往左往右。在最不该犯错误的时候,尔朱荣犹豫了。
他本来是有选择的,进可取元魏而代之,退可裂土自保,但他都没有,他感觉自己进退维谷,时常感到头晕目眩。这么点小事居然让盖世枭雄一筹莫展,这个枭雄当得实在是够窝囊的。
其实他的顶头上司比他更窝囊,在他臣僚的头颅被尔朱荣的大刀一颗一颗砍落的时候,他只是躲在行宫里瑟瑟发抖,甚至亲眼看到自己的亲兄弟被尔朱荣的士兵一刀两段而敢怒不敢言。
憋了好几天,孝庄帝终于鼓起勇气,对尔朱荣说了一大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如下:
王朝兴替很正常,你崛起于乱世之中是天意,如果天命在你,就请你来当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