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双方最初的合作并不那么太愉快。
多亏了陈露阳领着大家又是学日语,又是打招呼,又是打饭的,不断拉进双方的感情,
最后江边渡一郎才敞开心扉,跟厂里人打成一片,死心塌地给厂里搞技术研究。
跟江边渡一郎相比,机械厂全员外向直接,大家交流也相对容易。
但是当机械厂面对更直接外向、说话不会弯弯绕绕的意大利代表的时候,
交流和文化的碰撞反而成为了比造成更加棘手的事儿。
江边渡一郎的案例显著的证明了一件事。
甭管是哪国人,
也甭管是造车还是造人,
只要关系到位了,心往一处使了,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曹工,咱们上手段吧!”陈露阳突然开口。
“上什么手段?技术手段还是人力手段?”
曹青杭心有灵犀的看了一眼陈露阳。
“咱还有技术手段?”
陈露阳瞪大了眼睛看着曹青杭。
他的手段也就是投其所好,不断拉进与意大利工程师们的关系,发展几个外国朋友。
至于技术手段的事儿那真是想都没敢想过。
陈露阳担忧:“咱们上技术手段,让人发现了咋整?”
“且不说违法不违法的,这要让意大利的工程师们知道了,那还能给咱们好好干了吗?”
曹青杭一愣:“你说什么呢?!”
陈露阳下意识开口:“你不说技术手段吗?什么监听器、录音机、照相机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