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等着看笑话的哲学系学生们瞬间瞪大了眼睛。
他不是经济系的吗?
怎么哲学的东西也会?!
陈露阳看向教室,开口道:“工具理性追求效率,价值理性追求意义。”
“而在经济学里,萨缪尔森使用的词是rationalproducer”
“我们翻译成‘理性生产者’,意思就是他做决策,是有目的、有逻辑、有边际判断的。”
“萨缪尔森书里的‘理性生产者’,明确强调的是在约束条件下,如何最大化产出、最小化成本。”
“所以它的‘理性’,是讲‘怎么做最划算’,不是‘做这件事值不值得’。”
“从哲学意义上讲,这就是‘工具理性’。”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并不止于此!!!”
陈露阳声调微微拔高,吸引了全教室所有人的注意!
纸上谈兵的东西,听完就听完了。
要是想要让人深刻,想要让人记住,就不能就事论事,还要进一步延伸!
让所有人都听得懂才行!
“比如说,橡胶厂里有两种硫化剂。”
陈露阳举起左手:“一种硫化效果更快更省钱,另一种贵一些,但气味小、刺激性弱,对工人更友好。”
“选哪一个?”
陈露阳看向教室,“如果是纯经济人,会选省钱的。”
“但如果他还在想‘工人会不会落下病根’——那他就不是只讲效率的人了。”
“这个人在用工具理性算账,也在用价值理性做选择。”
“所以我觉得,现实中的‘理性人’,未必是教科书上的那个理性人。”
一句句从未听过的话语和概念暴风骤雨般的在教室之中回响。
一些哲学生微微皱眉,像是本能地想挑点刺儿,却在心里转了两圈,发现竟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