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说,就让你有空就去办公室一趟,别拖。”
“行。”
陈露阳一边答应着,一边跑回宿舍,拢了拢资料。
正好,他也有事要找连英华他们商量商量!
最近这几天,陈露阳每天都在琢磨申请学校项目的事。
思来想去,他拟了一份汽车配件通用化研究试点的申请,想等着给连英华他们审审,把把关,然后再递交给学校的科研处。
拿着申请书,陈露阳匆匆忙的跑向经济系办公室。
“连老师,您找我?”
陈露阳轻轻敲开办公室的门。
“来。”
连英华抬头,冲他笑笑,招了招手。
“坐这。”
陈露阳放下书包,规规矩矩地坐在办公桌前,
连英华说出的第一句话,却让他有点懵。
“校刊我们看了,我说最近上课看你累的眼睛都睁不开,没想到是偷着干大事儿去了~”
说着,连英华指了指校刊上的文章,笑着问了句:
“这些事儿,怎么一句都没跟系里提呢?”
“啊?”
陈露阳愣了一下。
我自己修理厂的事儿,跟系里提什么玩意儿?
这经济系和力学系平时南辕北辙不搭嘎的东西,估摸他们连张殿才是谁都不认识。
跟系里提有啥用啊?
再说了,这事儿从头到尾都是他私下摸索着试出来的,他哪敢跟老师汇报?
说出来怕不是让人觉得这学生不学经济学,净整些“歪门邪道”。
可是眼看连英华都问起了,陈露阳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
“老师这些都是我自己修理厂的事儿,跟咱们专业也没什么关系,我就自己先摸索着试试,没敢麻烦您。”
话没说完,就被连英华打断。
“这怎么叫没关系呢!”
“你现在做的,不就是典型的微观经济与产业实践结合吗?”
连英华说着,手指在桌上点了两下。
“你说你要是早两天来找我们,我们完全可以帮你申个立项。哪怕校级项目下不来,系里也能批点经费,帮你对接个资料室,怎么都比你一个人跑得省力。”
陈露阳愕然的张了张嘴。
他那时候又是去哲学系上课,又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