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背景下技术伦理建构”的理论依据。
到时候自己左手一套“材料分类、制度归档、技术路径整理”。
右手一套“哲学解释体系”。
那可就真是“葵花在手,天下我有”了!
“萧老师,您意思是,愿意加入我的项目?”
陈露阳嗓子都有点发紧,呼吸一顿一顿的,语气几乎带了点不敢置信的雀跃。
萧辉慢条斯理的看着他。
“你这个项目不错。”
“剩下的,就看这个项目与哲学的关联与融合大不大了。”
“大!那是相当大!”
陈露阳眼珠子都激动的红了。
“李老师,萧老师,我跟你们说。”
”这个项目天生带哲学属性!”
“标准化本质上是抽象与还原的双向运动,是工具理性和组织逻辑在现实中的投射!”
“你们给我三天,我立刻写一份哲学论证稿出来!”
“从黑格尔到韦伯,从工具理性到社会结构,我全能串起来!”
李正繁想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住。
倒是萧辉笑眯眯开口:“不着急。”
“我这有几本书,你先拿回去看一看,把跟项目有关的哲学依据全都写出来。”
“你资料写的越全,理论举证越多,我们也越容易跟学校提出项目合作的事儿。”
“我明白!!!”陈露阳疯狂点头。
“我一定尽快弄!”
仿佛捞着大便宜一样,
陈露阳生怕萧辉他们反悔,牢牢把一大摞原版原著捧在怀里。
“老师,我先回去写资料了!写完我就拿回来。”
说完,陈露阳激动的几乎于跑的冲出办公室。
门砰的一声合上。
屋里安静了一瞬。
萧辉和李正繁俩人互相对视一眼。
“噗嗤”一下乐了出来。
回到宿舍,陈露阳仿佛打了鸡血一样。
刚一进屋,就跟陶润泽他们打了一声招呼,捧着萧辉给的书和一厚沓稿纸,就去了走廊,坐在楼梯上开始埋头翻译起来。
萧辉给他的第一本,就是封皮老旧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虽然晦涩难读,又是德文原著。
但是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