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才去,问问他有没有哪个技校靠谱点!
第二天上完了课,陈露阳就奔去了张殿才的办公室。
现在他对于张殿才的行踪,大概算是摸得差不多了。
基本上十次找他,八次都能找到。
这次也不例外。
当陈露阳敲开们的时候,张殿才正在办公室里写报告。
瞧见陈露阳,张殿才登时笑着招手让他进屋。
“张老师,我这次来是有点事想请您帮忙。”
“说吧。”
陈露阳也不藏着掖着,简单把陆局和张国强最近跑厂碰壁的情况说了,又详细描述了项目目前的工艺难点。
张殿才皱起眉头,听得很认真。
“你这项目本来就不是标准化订单,没整套投产条件,正规厂当然不乐意接。”
陈露阳听着张殿才一眼就看出来问题所在,于是顺势道:
“张老师,我想从技校方向下手,你觉得怎么样?”
张殿才语气略有些意外:“你能想到这一点,挺不容易的。”
“技校的学生虽然年纪小、基础弱,但他们天天在车床边上转,动手能力比大学生强。”
“再说了,他们有实训指标,有些课题就需要加工试件。”
“你这项目过去,反倒能成他们的实训材料。”
“只要校方支持,老师愿意带,干起来反而比正规厂灵活。”
“我也是这么想的!”陈露阳点头。
“不过我对片儿城的技校不了解,张老师您有没有推荐?”
张殿才听完,微微皱眉想了想。
“有几个技校我以前去讲过课,但具体现在设备什么样、老师是不是还在,就不太清楚了。”
“不过”
张殿才抬手指了指门边那张挂得有点斜的片儿城城区地图,
“你去问问北郊机电技校,还有丰南技工学校。”
“那俩地方以前是兵器部、纺织部下属厂办的子弟技校,底子还算扎实。”
“尤其是丰南技校,车间虽然破了点,几个老教师挺能干的。”
“我记得他们还有台苏联老车床,能干中型件。”
“行,我这两天就去看看!”陈露阳一边在小本子上记着,一边点头。
“设备旧点没关系,只要人肯干,慢点也能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