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举着诗稿也着急:““我什么时候上场?现在吗?还是等会儿?””
没人搭理他,大家都在忙着走位、贴麦克。
皮埃尔在角落冲话筒调音台喊:“这个‘三号话筒’是我的吗?还是‘four’?”
陈露阳一进门,团委老师就像见着救星。
“陈同学你可来了!快帮他们翻译一下!他们几个动作都对,就是听不懂我们指令,我嗓子都喊哑了!”
虽然这几位国际友人的母语五花八门,但好歹英语都能听个八成。
团委也实在没办法,临时把陈露阳叫来,让他给大家翻译救急。
“没问题!老师你说说要咋安排?我告诉他们!”
陈露阳热心肠的劲上来了。
听明白了团委老师的安排之后,陈露阳撸起袖子走到台前,先用波兰话道:
“亚历山大,你先站这儿,等灯光亮了,听我数到三,你就从这里走到那边。记住,要走得快一点。
听到母语的一瞬间,亚历山大的瞳孔一缩,下意识以为自己回家了。
随即,亚历山大冲着陈露阳疯狂点头,证明自己听懂了。
陈露阳接着转头,对法迪说了几句阿拉伯腔调的英语:
“当最后一个人,就是他”
陈露阳指了指旁边一个戴黑框眼镜的青年道:“等他说完了,你再从后面走出来。他说话的时候,你不要出来。”
法迪兴奋的伸出手,比了一个“ok”的手势。
弄完了这两个人,陈露阳又一路小跑到了角落的调音台旁:
“兄弟,这不是你的麦,是四号麦克风是你的。”
“merci!陈!”皮埃尔痛快开口。
不到十分钟,原本乱成一团的排练场就被他理出头绪。
眼看几位留学生各自找准了位、弄懂了口令,不仅导演松口气,就连排练厅其他的学生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陈露阳。
“他刚才说的是啥啊?我咋听着不像英语?”
后台负责灯光的同学忍不住问。
“不知道啊,我一句没听懂。”
另一个人小声狐疑。
“咱们没听懂不要紧,关键那几个国际友人听懂比啥都强。”
俩人正小声蛐蛐呢,
就听见陈露阳冲着角落的皮埃尔,扯着嗓子用一口法语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