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台下右前侧,是由半月弧形木制书桌制成的评委席。
桌面上依次放着评分表、写字板、钢笔,还有一副带着粗线圈的监听耳机,以及一只黑色铁底座的话筒。
旁边还贴着一个红色按钮,用于向导播提示需要发言。
在评委席的后方,还竖着一根粗大的麦克风吊臂,从天花板一直探到桌边。
“这是广播专用收音臂。”
一位老评委随口解释。
“现场声音不从前台话筒进,都是靠这个收。”
在台下约有三十来个座位,一排排坐着来自教育部、广播总台、参赛学校的代表和记者。
还有几个拿着笔记本的青年人,坐在靠后的位置一边记录一边小声交流,可能是电台新闻处的。
“评委请这边入座。”调度员轻声示意。
几位评委顺势在指定座位上坐下。
靠中间的位置自然留给年纪最大、资历最深的那位老专家。
其他人则按顺序分列左右。
陈露阳在指引下坐到了靠边的位置。
他一边落座,一边瞥了一眼身边空着的那把椅子。
如果所料的不错,这位大爷应该是够呛能出现了。
这该死的命运!
不过亏了这时候是广播直播,不是电视直播。
就算是现场少了一个评委,也不用重新布置,完全不用担心现场画面。
眼看评委都已经坐好,放在旁边的耳麦中传来一道道调度口令:
“广播那边信号已经接通。”
“导播确认完毕。”
“灯光组准备,麦克风监听红灯闪烁正常。”
随着评委就坐,后台调度工作完成。
选手等候区里,几个人探出红色的帷幕,偷偷向前台观察。
“还真是他!”
“原来他就是陈露阳!”
“我说呢,为啥他跟咱们岁数差不多,却能往右走。”
“合计他竟然是评委!!”
“不知道他手里还有没有英语使用交流手册,要是有的话,能不能向他要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