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干过导游,又熟些本地事儿,口语也过得去,就被抽去给一个‘英美联合英语教学合作考察团’当陪同。”
“那次还挺紧张,头一天就得把资料全背下来。谁是团长,谁是校长,哪个单位,哪国背景,全得记清楚,生怕第二天叫错人。”
“那你们这是正式外事任务啊,不是‘导游’。”虞欣啧啧称奇。
“对啊。”叶明华点点头。
“带他们参观故宫、农业展览馆,全程要有人翻译讲解。其实正儿八经的翻译还好,难的是生活上的小事。”
“啥小事?”虞欣好奇。
“就比如吃饭。”
叶明华放下筷子,笑着回忆,“那天他们参观完教学楼,正赶上午饭。学校照规矩安排了三菜一汤:木耳炒肉、烧茄子、蛋花汤,再加一个土豆丝。”
“听着挺标准的。”魏楚雄说。
“标准是标准,可他们一落座,第一句话就问:‘菜单在哪?’”
虞欣差点呛住,“他们以为能点菜呢?”
“对啊。”叶明华叹气。
“我说我们是集体就餐,饭菜是统一搭配好的。他们又问‘那能不能换一份?比如不要辣的?’”
“后来饭是吃了,但明显吃不明白。那英国老教授夹了块红烧茄子,嚼了半天问我:‘这是肉还是蔬菜?’”
“我说是茄子,他还说他们不这么煮说这太激烈了。”
“激烈?什么激烈?”魏楚雄听得有趣,忍不住多问问。
“intense.他说的是这个单词。”叶明华回答。
“激烈这个单词!”陈露阳马上反应过来。
“人家说的意思是这个红烧茄子味儿太重了,咱那茄子油多酱浓,他吃不惯。”
“差不多。”叶明华苦笑。
“我们老师当时就提醒了,说接待外国人,说话得留心,别随口应承,措辞一定得讲究,免得误解咱国家形象。”
“你们这都得过政审吧?”陈露阳好奇问问。
“那是肯定的。”叶明华点头。
“这类接待任务,外事办先政审一轮,学校再内部通知。穿什么、说什么、答什么都有讲究,事后还要写总结交回去。”
听着叶明华的话,陈露阳和魏楚雄倒还好,
虞欣是真的实打实的羡慕。
“还是片儿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