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包有点不够看。
“唉,到处都缺,我尽量吧。”高师傅微微的摇摇头,现在以单位的名义还能在副食品供应之余买到些大料,个人去买的话已经很难买到了,除非去一些中医馆,但大料进了中医馆价格又是另一个价了。
“行,那麻烦高师傅了。”唐植桐说完也不为难高师傅,看来这点调料到时候得用纱布裹起来用了,好歹用完还能挑出来再多用一回
大料难买,但盐管够,唐植桐跟高立德约好明儿个过来取,就又回了财务科。
昨儿马薇在,唐植桐没好意思给武爱军写信,今儿可得给他写封信,把上一回的委托给完成喽。
晚上回到家,张桂芳在饭后拉着儿子和凤珍一通絮叨,嘱咐别偷懒,但也别冲在前面;嘱咐多喝水;嘱咐再热也别摘套袖,否则麦芒进去会刺挠等等。
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兄妹俩此次下乡不过三四十公里,但在张桂芳眼里就如同去了外地常驻一般。
现在不流行鼓励教育,全天下的母亲仿佛没有几个是不絮叨的,哪怕是手里拿着菜刀、扫帚、擀面杖,嘴里依然絮絮叨叨的数落着孩子,哪个若是敢不听,擀面杖就能挥舞过来
年轻的时候会烦,甚至开口反驳,但等母亲不在了,却又泪水涟涟的怀念。
唐植桐珍惜眼前,知道母亲絮叨的背后是殷殷关爱,就那么乐呵呵的听着,时不时的点头回应两声。
等张桂芳说痛快了,家庭会议也就结束了。
回到厢房,当小王同学听说丈夫下乡后可能没地方住的时候,就开始操心再给丈夫加点睡觉的被褥。
“带个床单得了,我一个大男人要什么被褥?麦子当天就能割一大堆,我们人多,干的快,割完后当天脱粒,接着就有秸秆用,把秸秆垫垫就能睡,不仅软和,还隔潮保暖。”唐植桐对住宿没多大要求,力求简朴,这可是平日里求都求不来的表现机会。
待麦收结束,回到单位,想起这一茬,大家伙一说唐科长当时不仅要值班,还给大家做菜,晚上休息更是直接睡在地上,比普通职工都累。
瞧,口碑不就竖起来,群众基础不就来了吗?
“说的真真的,就跟你干过一样。”虽然丈夫说的有模有样,但小王同学不信,丈夫之前虽然说童年乏善可陈,但好歹也是在四九城长大的,哪能对麦收这么熟悉?
“嗐,小时候听奶奶说过,今儿在单位大家伙还讨论来着。别人都睡秸秆,我